《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
时间: 2025-01-27 03:56: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
—— 逸民〔宋代〕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
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
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欃枪。
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
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
白话文翻译:
这位秀才如今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中秋节的冗长,重阳的沉闷,
百年中经历三万次,究竟能消磨多少次科举的考场?
我吟诵着十年灯下的梦境,吃着新米粥和紫苏汤。
如今就谈谈这个世道的安定。战场已经收拾,枪也停止了。
通往邯郸的路断绝,再没有那个黄粱美梦。
人们说如今都去务农了,新酒已经酿熟,菊花也香飘四溢。
注释:
- 秀才: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等级,通常指初步取得文凭的学者。
- 冗:繁琐,冗长。
- 闷重阳:重阳节的沉闷,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 科场: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紫苏汤:用紫苏叶煮成的汤,有时用于治疗感冒。
- 息欃枪:指停止作战,息兵。
- 邯郸:地名,古时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 黄粱梦:比喻美好的梦境,出自《庄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逸民,即苏轼的好友,实际姓名不详,生活在宋代,文人风骨和才情兼备,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秋时节,正值科举考试的季节,作者怀念往昔的求学时光与战乱的结束,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以中秋佳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求学生活的思念和对现今安定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忙碌与现在的平静,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开篇即以“秀才落得甚乾忙”点明主题,勾画出那个时代士人由于科举考试而忙碌的情景。接着,诗人回忆起十年灯下的奋斗,暗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曾经的怀念。最后,诗人在“收战场,息欃枪”中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珍惜,强调了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秀才落得甚乾忙:指秀才因科举而忙碌,生动描绘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
- 冗中秋,闷重阳:中秋的繁忙与重阳的沉闷,反映了节日的双重情感。
- 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显示了科举之路的艰辛,三万的数字也暗示了艰难的过程。
- 吟配十年灯火梦:十年的努力与梦想,表现了对求学生活的回忆。
- 新米粥,紫苏汤:描绘了温馨的家庭饮食,暗含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 如今且说世平康:转入对现实的思考,表达对安定生活的赞美。
- 收战场,息欃枪:战乱的结束,回归于和平,表现了对社会安宁的渴望。
- 路断邯郸,无复梦黄粱:对美好理想的失落感叹,表达无奈与惋惜。
- 浪说为农今决矣:对农事的决心,反映了对务农生活的认同。
- 新酒熟,菊花香:表现出丰收的美好与生活的惬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米粥,紫苏汤”,相对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黄粱梦”比喻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富有哲理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求学生活的怀念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火:象征着求学与奋斗的时光。
- 新米粥:代表着温暖的家庭和简单的幸福。
- 菊花:常象征高洁与长寿,反映出人生的平和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粱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现实生活
c) 忧愁的思考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和失落
b) 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c) 追求名利 -
“新米粥,紫苏汤”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奢华
b) 简单温馨
c) 战乱不安
答案:
- a) 美好的理想
- b) 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 b) 简单温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和《静夜思》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江城子》更关注于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而《静夜思》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江城子 中秋忆举场》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