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省九里大墓》
时间: 2025-01-11 07:5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省九里大墓
作者:陆游 〔宋代〕
陌上箫声正卖饧,
篮舆兀兀雨冥冥。
人来平野一点白,
山压乱云千叠青。
石马朱门松下路,
冻齑冷饭柳阴亭。
华颠尚记儿童日,
抚事兴怀涕自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情景。诗中,陌头传来箫声,正有人在卖甜饧,雨天阴沉沉的,行人稀少。远处的平原上隐约可见一点白色,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显得异常苍翠。路边的石马和朱红色的大门旁,松树荫下的路上,只有些冷冻的菜肴和清冷的饭食。诗人回忆起儿童时代的欢乐,感慨万千,不禁泪水涟涟。
注释
字词注释:
- 陌上:田间小路,指乡间的道路。
- 箫声:用箫吹奏的音乐声。
- 篮舆:一种小车,古代贵族出行的交通工具。
- 兀兀:形容雨天阴沉。
- 平野:开阔的田野。
- 白:可能指的是远处的人影或白色的物体。
- 冻齑冷饭:指的是冷冻的咸菜和冷饭,形容简单的饮食。
- 华颠:指的是年老的头发,形容年纪大了。
- 儿童日:指的是童年时期的欢乐时光。
典故解析:
-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冥祭,纪念介子推。寒食节期间,人们禁止生火,只吃冷食,反映了对逝者的哀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宋朝的沦陷,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寒食节。诗人怀念过去的儿童时代,同时也表达了对发生在世间变化的感慨,结合个人的经历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一种深沉的情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传递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人事变化的感慨。开篇的“陌上箫声正卖饧”以生动的画面引入,营造了节日的氛围,然而随后的“雨冥冥”则传达出一种阴郁的情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对逝去的追忆。
诗中“人来平野一点白”与“山压乱云千叠青”形成对比,前者代表着人世间的微小与渺茫,后者则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石马朱门松下路,冻齑冷饭柳阴亭”则描绘出一种简朴的生活状态,暗示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华颠尚记儿童日,抚事兴怀涕自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悲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上箫声正卖饧:描绘节日的热闹,箫声悠扬,吸引人们购买甜食。
- 篮舆兀兀雨冥冥:随着雨天的阴沉,气氛渐趋沉重。
- 人来平野一点白:远处的白点象征人们的渺小与孤寂。
- 山压乱云千叠青:山的重叠和云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意象深远。
- 石马朱门松下路:描绘简单的生活场景,石马和朱门代表过往的繁华。
- 冻齑冷饭柳阴亭:暗示诗人对寒食节简单饮食的无奈。
- 华颠尚记儿童日:老年人仍旧怀念无忧的童年时光。
- 抚事兴怀涕自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泪水滑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马朱门”与“冻齑冷饭”,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情感,山与云的重叠比喻人生的重重困难。
- 拟人:让自然景象与人情感联结,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寒食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声:象征音乐与欢乐,代表着节日的气氛。
- 山压云:代表自然的力量,暗示人生的苦闷。
- 石马朱门:象征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简朴。
- 冷饭冻齑:表达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 儿童日:象征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反衬出成年后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篮舆兀兀”是什么意思?
- A. 形容车子快速
- B. 形容雨天阴沉
- C. 形容人多热闹
- D. 形容食物丰富
-
“华颠尚记儿童日”中“华颠”指的是?
- A. 头发花白的老者
- B. 年轻时的欢乐
- C. 头顶高耸的山
- D. 童年时的玩伴
-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国家的热爱
- B. 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节日的庆祝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但陆游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沉浮。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