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出西门偶书》
时间: 2025-01-11 05:00: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中出西门偶书
作者:陆游 〔宋代〕
古寺闲房闭寂寥,
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
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
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
极目寒芜雉兔骄。
白话文翻译
在一座古老的寺庙里,静谧的房间关着,
我几年沉迷于酒,辜负了朝廷的恩宠。
青山随处可埋葬我的尸骨,
我白发苍苍,羞于向人低头。
在这条末路我感到悲伤,终老于蜀地,
而年轻时我常常渴望去征伐辽国。
喝醉后我带着箭去往西郊,
极目远望,寒冷的荒野上,野鸡和兔子在骄傲地奔跑。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和内心的宁静。
- 闲房:空闲的房间,意味着孤独。
- 耽酒:沉迷于饮酒,表示对现实的逃避。
- 负公朝:辜负了朝廷的期望,表达对官场失望的心情。
- 埋骨:埋葬尸骨,暗示自己的归宿。
- 羞折腰:因白发而羞于向人低头,表现出自尊心的伤害。
- 末路自悲:感到末路的悲哀,暗示人生的无奈。
- 从征辽:年轻时对征战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
- 极目寒芜:向远处眺望,看到荒凉的景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年轻时曾参加抗金战争,后因政治失意而隐居,晚年时常怀念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作品多反映其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与对未能实现的理想的遗憾。诗中流露出对官场失望的心情,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醉中出西门偶书》这首诗展现了陆游晚年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无奈。他以古寺的宁静和酿酒的沉醉为背景,揭示了自己对过去的遗憾与对未来的迷茫。首句“古寺闲房闭寂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接下来的几句中,陆游自责因沉迷酒色而辜负了朝廷的期望,表现出对个人理想的失落与对社会责任的惋惜。
“青山是处可埋骨”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死亡的淡然态度,他甚至愿意在青山之中安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和归隐的向往。而“白发向人羞折腰”则展现了他因年老而感到的羞耻与自尊心的伤害,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情与对理想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转向回忆与希望,诗人追忆他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渴望征战的心情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极目寒芜雉兔骄”,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切感悟与自我放逐的现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闲房闭寂寥:描绘古寺的宁静孤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几年耽酒负公朝:自责沉迷于酒而辜负朝廷的期望,表达对现实的失望。
- 青山是处可埋骨:愿意在青山安息,暗示对人生终结的接受。
- 白发向人羞折腰:因年老而感到羞愧,反映出诗人的自尊心。
- 末路自悲终老蜀:感叹人生的无奈与悲哀,终老于蜀地。
- 少年常愿从征辽:追忆年轻时的理想与抱负,渴望征战。
- 醉来挟箭西郊去:醉酒后带着箭去西郊,表现出放纵与逃避现实的心态。
- 极目寒芜雉兔骄:眺望荒凉的景象,表现出失落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是处可埋骨”,用青山隐喻生命的归宿。
- 对偶:如“白发向人羞折腰”与“末路自悲终老蜀”,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描写人生经历与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失落的感慨,最终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宁静与孤独,代表诗人内心的避世情怀。
- 青山:象征归宿与死亡,寓意生命的终结。
- 白发:象征衰老与失落,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箭:象征理想与抱负,表现出对青春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寺闲房”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宁静的寺庙
- C. 热闹的市场
答案:B
-
“青山是处可埋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什么态度?
- A. 热爱生命
- B. 逃避现实
- C. 接受死亡
答案:C
-
诗人年轻时的愿望是什么?
- A. 隐居山林
- B. 征伐辽国
- C. 享受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同为伟大的诗人,二者都在其作品中体现了对国家、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失落。陆游的《醉中出西门偶书》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关注于国家与社会的命运。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