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望云山》

时间: 2025-01-10 21:51:41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天欲晓未明间,
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
方知不动是真山。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将要破晓但还未完全明亮的时候,眼前尽是奇特的山峰,令人陶醉。然而,突然有一座山峰突兀而立,才意识到那不动的才是真正的山。

注释:

  • 霁天:指雨过天晴的天气。
  • 欲晓未明:即将天亮但尚未完全亮的时刻。
  • 奇峰:形状奇特的山峰。
  • 忽然长:突然显现出高耸的姿态。
  • 不动:形容山的静止和稳固。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长”字的用法与古诗中常见的描写山峰高耸、巍峨的意象相呼应,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静庵,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之时。诗人通过描写晨曦中的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真实的追求。

诗歌鉴赏:

《晓行望云山》是一首描绘晨曦中山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真实。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个清新的早晨,霁天的美丽、即将来临的晨光和满目奇峰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随着诗歌的发展,突然出现的一座高峰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这种意外的惊喜不仅让人意识到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对生活中不变与变动的思考。

诗中“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两句尤为深刻。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动”与“不动”的哲理,真正的山是不动的,而真正的真实往往在于那些静谧的存在。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天欲晓未明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天色,正是清晨即将来临的时刻,这个时间段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满目奇峰总可观:此句表达出眼前的山峰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展现了自然的奇妙。
  • 却有一峰忽然长:突然有一座山峰显得格外高耸,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其特殊性。
  • 方知不动是真山:在这座高峰的映衬下,诗人领悟到了真正的山是那种静止不动的存在,象征着一种真实和恒定的力量。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满目奇峰”和“却有一峰”的对比,体现了不同山峰间的差异。
  • 象征:不动的山象征着坚固的真实,揭示了对存在的思考。
  • 拟人:给山峰以生命,以增强其生动性和灵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山的赞美和对真实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天:象征着晴好的心情和清新的环境。
  • 奇峰:代表着多样性和变化,暗示生命的不同可能。
  • 一峰:突显出独特与稳定,象征着真实与恒定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霁天”指的是什么?

    • A. 雨天
    • B. 晴天
    • C. 多云
    • D. 雪天
  2. 诗里提到的“真山”代表什么?

    • A. 不动的存在
    • B. 变化的事物
    • C. 人工山
    • D. 远处的山
  3.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清晨的山景?

    • A. 奇峰
    • B. 水流
    • C. 花朵
    • D. 夕阳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中同样描写了山的壮丽,但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王之涣《登鹳雀楼》则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志向的高远,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