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韵答子文》
时间: 2025-01-26 00:15: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韵答子文
作者: 范成大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
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
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
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浮华的生活中不再追求外在的名利,意识到旅行的计划已然疏远。尽管肩负着高远的理想,但仍在努力搜寻诗句;眼睛虽然明亮,却无所用处,只是在翻阅书籍。对于长久的生命,年轻人不必执迷于根本的道理,而我现在所学的万法都交给你。唯一的乐趣就是登高望远,心中对黄山的赞美,远胜过衡山和庐山。
注释:
- 浮生:指短暂的生命或生活。
- 羁旅:在外旅行,未能归家的状态。
- 肩耸:肩负着,形容承载着某种责任或理想。
- 百年子:指年轻人或后辈。
- 元绪:根本的道理或本源。
- 万法:指各种道理或法则。
- 卢:古代的书信或文书,这里可能是指传授的知识。
- 黄山:著名山脉,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志向。
- 衡庐:衡山和庐山,都是著名的山,象征传统的名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云谷,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时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思浮生的意义,寄托对后辈的教诲。
诗歌鉴赏:
《再韵答子文》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浮生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开篇“浮生饱外莫求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接下来的“羁旅东来计已疏”,则道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和对未来计划的无奈。诗中“肩耸已高犹索句”,可以看出诗人虽有高远的目标,却仍在为寻找诗句而努力,这种矛盾体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百年子莫占元绪”一语,流露出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盼,希望他们不必纠结于世俗的根本问题,而是应该接纳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最后两句“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表露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这段旅程中,黄山代表了诗人心灵的寄托,远胜于传统的衡庐。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和自然情趣,既有对自我生命的反省,也有对后辈的寄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生饱外莫求余:短暂的生命中不必再追求外在的名利。
- 羁旅东来计已疏:在外漂泊,早已对未来的计划感到模糊。
- 肩耸已高犹索句:虽然肩负着理想,但仍在努力寻找诗句。
- 眼明无用且翻书:眼睛明亮却无所用处,只有在翻阅书籍。
- 百年子莫占元绪:对年轻人说,不必执着于根本的道理。
- 万法吾今付子卢:我所学的万法都交给你,传授给后辈。
- 惟有登临心未厌:唯一不厌倦的就是登高眺望。
- 黄山闻道胜衡庐:对黄山的赞美,超越了衡山和庐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生动形象地表达生命的短暂。
- 对仗:如“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内心的追求胜过外在的名利,同时也对年轻一代寄予希望,希望他们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心态去面对人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生:象征短暂生命的无常。
- 羁旅:象征漂泊和孤独的生活状态。
- 黄山: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
- 书卷:象征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生饱外”的意思是: A. 追求内心的满足
B. 追求外在的名利
C. 对生活的反思
D. 浮华的生活 -
“肩耸已高犹索句”中,“肩耸”指的是什么? A. 体力劳动
B. 理想的追求
C. 对生活的兴趣
D. 旅行的疲惫 -
诗人希望年轻人: A. 追求名利
B. 不必执着于根本的道理
C. 过安稳的生活
D. 远离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二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但范成大的诗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运用自然意象,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范成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