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时间: 2025-02-01 21:37:16

阿仪丑笔学雷家。

绕口墨糊涂。

今年解道,疏篱冻雀,远树昏鸦。

乃公行坐文书里,面皱鬓生华。

儿郎又待,吟诗写字,甚是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
作者:元好问〔金朝〕

阿仪丑笔学雷家。
绕口墨糊涂。
今年解道,疏篱冻雀,
远树昏鸦。
乃公行坐文书里,
面皱鬓生华。
儿郎又待,吟诗写字,
甚是生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学写字的场景,作者以“阿仪”的学习为引子,表达了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诗中提到有人模仿雷家的书法,结果却写得糊涂。时光流逝,雪后的篱笆上,冻雀停留,远处的树木上,黄昏时分的乌鸦归巢。作者在文书中静坐,面容皱褶,鬓发渐白。尽管如此,诗人依旧期盼着儿郎们吟诗写字,这样的生活实在美好。

注释:

  • 阿仪: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名,或是对某个女性的称呼。
  • 雷家:指代雷震的书法风格,以刚劲有力著称。
  • 绕口:口齿不清,形容写字的笨拙。
  • 疏篱冻雀:形容冬季的景象,篱笆稀疏,冻雀在上面栖息。
  • 昏鸦:傍晚时分归来的乌鸦,暗示时光的流逝。
  • 面皱鬓生华:指人的容颜因岁月而皱,白发渐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隐,金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善于用典,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历史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眼儿媚》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元好问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诗词表达了对个人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兼具对时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眼儿媚》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元好问以幽默而自嘲的方式,描绘了学习书法的趣事,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阿仪”的学习经历,将书法的艰难与乐趣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诗的开头以“阿仪丑笔学雷家”引入,幽默的口吻传达出学习书法的艰辛与不易。接下来的描绘,借助“疏篱冻雀,远树昏鸦”的意象,描绘了冬日的宁静与孤独,似乎在暗示创作与学习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孤独与寂静。

而诗的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对生活的思考,尽管岁月在面容上留下了痕迹,但对诗歌与书法的挚爱依然未减。这里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年轻人追求艺术的鼓励,强调了文学与书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轻松幽默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对自己爱好的坚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阿仪丑笔学雷家:阿仪的书法技艺拙劣,模仿雷家却无法达到其精妙之处。
  • 绕口墨糊涂:写字时口齿不清,笔迹模糊,形容学习书法的困难。
  • 今年解道,疏篱冻雀:描绘了冬季的场景,表达寒冷与孤寂的氛围。
  • 远树昏鸦:黄昏时远处归来的乌鸦,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 乃公行坐文书里:描述自己静坐于文书中,思考人生与艺术。
  • 面皱鬓生华:岁月在面容上留下的印记,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儿郎又待,吟诗写字:表达了对年轻人继续追求文学与书法的期盼。
  • 甚是生涯:最终回归到对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疏篱冻雀”比喻生活的清冷和孤独。
  • 拟人:将静物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如“面皱鬓生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学习书法的经历,表达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反思,表现出在岁月流逝中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阿仪:象征学习者的身份,代表着追求与努力。
  • 雷家:象征着书法的典范,传达出追求艺术的目标。
  • 疏篱冻雀:象征冬日的孤寂与静谧,体现出创作的环境。
  • 昏鸦:象征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文书: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阿仪丑笔学雷家”中的“雷家”指的是哪个方面? A. 地名
    B. 书法风格
    C. 人名

  2. “疏篱冻雀”中的“冻雀”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寂
    C. 快乐

  3. 诗中提到的“面皱鬓生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愉
    B. 感慨
    C.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的作品都通过个人情感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元好问更侧重于书法与文化的追求,而李清照则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爱情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