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木犀》
时间: 2025-02-04 16:1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子纷翻浥露黄。桂华高韵静年芳。
蔷薇水润宫衣软,婆律膏清月殿凉。
云岫句,海仙方。情缘心事两难忘。
衰莲枉误秋风客,可是无尘袖里香。
白话文翻译:
桂花瓣纷纷飘落,浸湿了黄色的露珠。
桂花的香气高远而幽静,岁月依旧芬芳。
蔷薇花水润,宫中衣裙柔软,
婆律香膏使月宫显得清凉。
云岫的诗句,海仙的方位。
情感与心事难以忘怀。
衰败的莲花错失了秋风的客人,
难道这袖中无尘的香气,正是它的遗憾?
注释:
- 桂子:指桂花,象征着清香和高洁。
- 纷翻:纷纷飘落的样子。
- 浥露:浸湿露珠。
- 蔷薇:一种花,通常用于比喻柔美。
- 婆律:一种香料,常用于宫廷。
- 云岫:云间的山岫,指诗意的景象。
- 衰莲:衰败的莲花,象征失落与遗憾。
典故解析:
“桂华”与“蔷薇”都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美丽与芬芳。桂花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纯净的品德,而蔷薇则代表着柔美与温情。诗中“无尘袖里香”则暗含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持,表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锡,金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丽见长,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金朝时期,作者在动荡的社会中,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 木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开篇描绘桂花的飘落,浸湿了露珠,喻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作者通过“蔷薇水润宫衣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诗中“云岫句,海仙方”则引入了更高的境界,仿佛在诉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情感与思绪的交融。
而后,作者反思自身的情感与心事,强调了难以忘怀的情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遗憾。“衰莲枉误秋风客”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最后一句则通过“无尘袖里香”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自然与人生的深思,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子纷翻浥露黄:描绘了桂花瓣纷纷飘落,浸湿了黄色露珠的景象,表现出秋天的氛围。
- 桂华高韵静年芳:桂花香气高远而幽静,岁月依旧芳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蔷薇水润宫衣软:蔷薇花水润泽,宫中衣裙柔软,描绘出一种柔美的景象。
- 婆律膏清月殿凉:婆律香膏使月宫显得清凉,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 云岫句,海仙方:诗句与仙境相结合,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 情缘心事两难忘:情感与心事难以忘怀,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
- 衰莲枉误秋风客:衰败的莲花错失了秋风的客人,暗示对美好时光的失去。
- 可是无尘袖里香:袖中无尘的香气,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物象与情感结合,如“衰莲”象征失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赋予自然物以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既有对往事的缅怀,也有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子:象征清香、高洁。
- 蔷薇:温柔、柔美的象征。
- 衰莲:象征失落与遗憾。
- 无尘袖里香:内心的宁静与自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子”象征什么? A. 高洁
B. 低贱
C. 暴烈
D. 浑浊 -
“衰莲枉误秋风客”中,衰莲的含义是?
A. 繁荣
B. 失落
C. 幸福
D. 忘却 -
诗中的“无尘袖里香”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宁静
C. 忧伤
D. 激动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苏轼《水调歌头》: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反映出对人生的哲思。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如何通过各自的风格与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