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

时间: 2025-01-11 16:22:38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白话文翻译: 送别的言语还在耳边,收到的信件墨迹还未干。 谁能想到相隔如此近的地方,竟有生死的分别。 已经辜负了秋山的约定,却还在传递着鲁国的史文。 灵魂啊,现在有了寄托,将会陪伴在伯兄的坟墓旁。

注释:

  • 咫尺地:形容距离非常近。
  • 死生分:生死的分别。
  • 秋山约:指与秋山的约定。
  • 鲁史文:指鲁国的史书,这里可能指诗人的作品或文献。
  • 袝:同“附”,指附着、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友情和生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为了哀悼一位亲近的朋友或亲人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得知亲近的朋友或亲人去世后所作,通过送别的话语和未干的墨迹,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首两句通过对送别言语和未干墨迹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时光停滞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后两句通过对秋山约定和鲁史文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两句则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安慰,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悼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通过送别的话语和未干的墨迹,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2.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通过对距离的描述,强调了生死的突然和无常。
  3.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
  4.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安慰,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送别言语和未干墨迹的对比,强调了生死的突然和无常。
  • 象征:秋山约和鲁史文象征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死和怀念。诗人通过对送别言语和未干墨迹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秋山约定和鲁史文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和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最后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灵魂的安慰,表达了生死相依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送别言:象征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
  • 未干墨迹:象征了生死的突然和无常。
  • 秋山约:象征了诗人对逝者的承诺。
  • 鲁史文:象征了诗人对逝者文化遗产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送别言犹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2.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距离的远近 B. 生死的突然 C. 时间的流逝 D. 空间的广阔
  3.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这句话中的“秋山约”和“鲁史文”分别象征了什么? A. 承诺和传承 B. 怀念和悲伤 C. 喜悦和愤怒 D. 惊讶和恐惧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但张舜民的诗更加简洁凝练,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深情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张舜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