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 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 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 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 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
白话文翻译:
在远离家乡的三湘之地,客途漫漫,八月的天风带来了一片清凉。 云层之间月亮虽被遮掩,但水面上却已映出清晰的月影。 暂且对着这当年的月影,不必吟咏那些流传千古的情感。 欣喜的是你的方向正是满月,照亮我穿越江城的旅途。
注释:
- 客路:指旅途。
- 三湘:指湖南一带,因湘江流经湖南,分为三段,故称三湘。
- 天风:指自然界的风。
- 掩映:遮掩,隐约可见。
- 分明:清晰可见。
- 当年影:指过去的时光或景象。
- 万古情:指流传千古的情感或诗篇。
- 方向满:指月亮圆满。
- 江城:指江边的城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情感。此诗创作于八月十四日,正值中秋前夕,诗人可能在旅途中,望着即将圆满的月亮,感慨万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感慨时光流逝,思念家乡和亲人,同时也在欣赏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八月十四日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两句“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既表达了旅途的遥远和孤独,又描绘了八月的清凉天风,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接下来的“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通过对月亮在云间和水底的对比描写,展现了月亮的朦胧与清晰,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则表达了诗人对圆满月亮的喜悦,以及月亮照亮他旅途的温暖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诗人身处三湘之地,旅途遥远,八月的天风带来清凉,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清新的氛围。
- “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月亮在云间虽被遮掩,但在水面上却清晰可见,形成了一种朦胧与清晰的对比,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诗人暂且对着这当年的月影,不必吟咏那些流传千古的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然的态度。
- “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诗人欣喜于月亮的圆满,月亮照亮了他穿越江城的旅途,带来了一种温暖和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月亮在云间和水底的对比,展现了月亮的朦胧与清晰。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称其为“君”,并赋予其“方向满”和“照我过江城”的特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月亮在云间和水底的对比,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天风:八月的天风带来清凉,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清新的氛围。
- 江城:江边的城市,象征着旅途的目的地,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三湘”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湖南一带 B. 湖北一带 C. 江西一带 D. 广东一带
-
诗中的“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月亮在云间被遮掩,但在水面上清晰可见 B. 月亮在云间和水底都清晰可见 C. 月亮在云间和水底都被遮掩 D. 月亮在云间清晰可见,但在水底被遮掩
-
诗中的“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忧愁 D. 愤怒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月亮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以月亮为题材,但张诗更注重对月亮的客观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全面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