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淑人生日词)》
时间: 2025-02-04 15:4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淑人生日词) 作者:程大昌 〔宋代〕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 偕老之人已华皓。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 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 禀得松神大都好。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 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为淑人的生日而作。诗中赞美淑人如同家中珍贵的宝物,光彩夺目。与她一同老去的人已经白发苍苍,而她却依旧青春美丽,头发如绿云般环绕,没有一丝白发。从她的容颜和气质来看,她的年龄难以估量。她如同松树的嫩苗,松树的精华,拥有松树的精神,显得格外美好。在众人皆老的情况下,她却能保持青春,如同常青的松树。她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如同居住在仙境蓬莱岛上。
注释:
- 锦告:华丽的告示或赞美之词。
- 侈脂封:形容珍贵如封存的脂膏。
- 煌煌:光彩夺目的样子。
- 家宝:家中的珍宝,指淑人。
- 偕老之人:一同老去的人。
- 华皓:头发花白。
- 绿云拥鬓:形容头发乌黑如绿云。
- 和晬:和煦的面容,指淑人的容颜。
- 年堪考:年龄难以估量。
- 叶是松苗:比喻淑人如同松树的嫩苗。
- 松为叶脑:松树的精华。
- 禀得松神:拥有松树的精神。
- 戴白:头发变白。
- 青青常保:保持青春。
- 平易处:平和的心态。
- 蓬岛:指仙境蓬莱岛。
诗词背景:
程大昌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为淑人的生日而作,表达了对淑人青春常驻、美丽不衰的赞美。在宋代,诗词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或纪念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淑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淑人青春美丽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淑人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淑人比作家中珍贵的宝物、松树的嫩苗和精华,以及常青的松树,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刻。诗人通过对淑人容颜和气质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常驻、美丽不衰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平和心态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生日赞美诗。
诗词解析:
-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
- 这句诗赞美淑人如同家中珍贵的宝物,光彩夺目。
- 修辞手法:比喻,将淑人比作家中珍贵的宝物。
-
偕老之人已华皓。
- 这句诗指出与淑人一同老去的人已经白发苍苍。
- 修辞手法: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淑人的青春美丽。
-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
- 这句诗形容淑人头发乌黑如绿云,没有一丝白发。
- 修辞手法:比喻,将头发比作绿云。
-
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 这句诗指出从淑人的容颜和气质来看,她的年龄难以估量。
- 修辞手法:夸张,强调淑人的青春美丽。
-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
- 这句诗比喻淑人如同松树的嫩苗和精华。
- 修辞手法:比喻,将淑人比作松树的嫩苗和精华。
-
禀得松神大都好。
- 这句诗指出淑人拥有松树的精神,显得格外美好。
- 修辞手法:比喻,将淑人比作拥有松树精神的松树。
-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
- 这句诗指出在众人皆老的情况下,淑人却能保持青春。
- 修辞手法:对比,通过对比突出淑人的青春美丽。
-
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 这句诗指出淑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如同居住在仙境蓬莱岛上。
- 修辞手法:比喻,将平和的心态比作居住在仙境蓬莱岛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淑人青春美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淑人容颜和气质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常驻、美丽不衰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平和心态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生日赞美诗。
意象分析:
- 锦告:华丽的告示或赞美之词。
- 侈脂封:形容珍贵如封存的脂膏。
- 煌煌:光彩夺目的样子。
- 家宝:家中的珍宝,指淑人。
- 偕老之人:一同老去的人。
- 华皓:头发花白。
- 绿云拥鬓:形容头发乌黑如绿云。
- 和晬:和煦的面容,指淑人的容颜。
- 年堪考:年龄难以估量。
- 叶是松苗:比喻淑人如同松树的嫩苗。
- 松为叶脑:松树的精华。
- 禀得松神:拥有松树的精神。
- 戴白:头发变白。
- 青青常保:保持青春。
- 平易处:平和的心态。
- 蓬岛:指仙境蓬莱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程大昌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绿云拥鬓”形容的是什么? A. 淑人的头发 B. 淑人的衣服 C. 淑人的容颜 D. 淑人的气质
-
诗中“只将平易处,为蓬岛”表达了什么? A. 淑人居住在蓬莱岛上 B. 淑人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C. 淑人喜欢平静的生活 D. 淑人向往仙境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程大昌的《感皇恩(淑人生日词)》在赞美女性美丽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有相似之处。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与程大昌的《感皇恩(淑人生日词)》在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方面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词三百首》
- 《程大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