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二首》

时间: 2025-01-11 22:51:33

桑椹垂红似荔支,荻芽如臂与人齐。

夜来水落知深浅,看取芭蕉五尺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椹垂红似荔支,荻芽如臂与人齐。
夜来水落知深浅,看取芭蕉五尺泥。

白话文翻译:

桑葚的果实垂挂下来,红得像荔枝一样;
芦苇的嫩芽长得像手臂,和人一样高。
昨夜的雨水已经落下,知道了水的深浅;
看看那长势良好的芭蕉,深埋在五尺的泥土里。

注释:

  • 桑椹:桑树的果实,通常是紫黑色的,成熟时红色或黑色。
  • 荔支:指荔枝的果实,形状圆润,色泽鲜艳。
  • 荻芽:指芦苇的嫩芽,春天时新生的部分。
  • 深浅:指水的深度和浅度。
  •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大,常用于遮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地方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这首《水落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水落二首》体现了杨万里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桑椹与荔支的对比,勾勒出春天的丰盈与生机,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后两句则通过水位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水流和泥土的思考,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

全诗在形式上简洁凝练,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诗人的观察细致,情感真挚,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尤其是“看取芭蕉五尺泥”这一句,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深度结合,表现了对生命力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椹垂红似荔支:描绘了桑椹的颜色与荔枝相似,暗示季节的变化与丰收的景象。
  2. 荻芽如臂与人齐:形象化地描绘了嫩芽的生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
  3. 夜来水落知深浅:水位的变化让人感知水的深度,通过夜晚的变迁,反映时间的流逝。
  4. 看取芭蕉五尺泥:表达了诗人对芭蕉生长环境的关注,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桑椹比作荔枝,增强了形象的鲜明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特性,使其更具亲和力。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椹:象征丰盈与希望。
  • 荔支:代表鲜艳与生机。
  • 荻芽:象征生命的力量与成长。
  • 芭蕉:象征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荻芽”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
    • B. 芦苇的嫩芽
    • C. 柳树
  3. 诗中提到的“水落”主要是指什么?

    • A. 水位的变化
    • B. 水流的速度
    • C. 河流的宽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通过夜景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水落二首》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细腻的景象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