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电掣半空云黯黮,船浮积水浪凭陵。茫然不辨身何处,犹喜东南见塔灯。
白话文翻译:
在闪电划破夜空时,乌云笼罩着四周,船在汹涌的湖水上漂浮。茫然无措,不知身处何地,但我仍然高兴地看到东南方向的塔灯闪烁。
注释:
- 电掣:像电光般闪现,形容闪电的速度。
- 黯黮:暗沉,形容云层厚重,光线暗淡。
- 积水:指湖面上因风浪而形成的水波。
- 凭陵:依靠、倚仗,形容船在水面上漂浮。
- 茫然:形容不清楚、不明白的状态。
- 辨:分辨、识别。
- 塔灯:指高塔上的灯光,通常用来指引方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塔灯”可以联想到古代航海和旅行中用来指引方向的灯塔,象征着希望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涉及政治、军事及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小舟航湖夜归书触目》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诗中描绘的景象可能源于他在湖边乘船归来的真实经历,表现了他在动荡历史中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夜航湖面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的渴望。开头的“电掣半空云黯黮”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营造了紧张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即将翻腾的湖面。接着“船浮积水浪凭陵”进一步描写了船在波浪中的漂浮,表现出一种无助感。
而在“茫然不辨身何处”一句中,诗人表达了迷失的状态,突显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和无奈。这种状态在生活的旅途中并不少见,许多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遭遇迷茫。然而,最后一句“犹喜东南见塔灯”则转变了情绪,灯光的出现象征着希望和方向,给人以慰藉。整首诗展现了在困境中,依然存在着一丝光明的信念,表现出诗人乐观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电掣半空云黯黮:描绘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闪电划破夜空,乌云厚重,营造出紧迫感。
- 船浮积水浪凭陵:船在波浪中漂浮,表现出无助和漂泊的状态。
- 茫然不辨身何处:表达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迷茫,不知身在何方。
- 犹喜东南见塔灯:意外的灯光给了诗人希望,表明即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灯光象征希望。
- 对仗:如“电掣”与“船浮”,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色彩,使之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湖面上的孤舟,表达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在困境中对希望的坚持,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电光:象征着突发的变化与冲突。
- 乌云:象征着困境与压抑。
-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电掣半空云黯黮”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晴空万里
B. 暴风雨来临
C. 星光闪烁 -
诗中“犹喜东南见塔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生气 -
诗中的“船浮积水浪凭陵”意在表现什么?
A. 船的坚固
B. 船的漂泊与无助
C. 船的速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归属感。
- 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古》:描绘了夜晚航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的《将进酒》:李白的豪放与陆游的细腻形成对比,前者充满豪情,后者则更显内敛与思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