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时间: 2025-01-10 22:5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杏花天·软波拖碧蒲芽短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软波拖碧蒲芽短。
画桥外花晴柳暖。
今年自是清明晚。
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
过花坞香吹醉面。
归来立马斜阳岸。
隔岸歌声一片。
白话文翻译:
在柔软的水波上,拖着短短的碧绿蒲芽。
画桥外,阳光明媚,柳树温暖。
今年的清明节显得特别晚,
因此感到春意已经懒散了。
春天的衣衫在东风中显得瘦弱。
经过花坞,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陶醉。
归来时,立马在斜阳的岸边。
隔岸传来一片歌声。
注释:
- 软波:柔和的波浪。
- 拖碧蒲芽:指水面上漂浮着的碧绿的蒲草嫩芽。
- 画桥:形容桥的精美如画。
- 清明晚:指清明节的时间晚了。
- 芳情较懒:春天的气息变得懒散。
- 春衫瘦:春装显得单薄。
- 翦翦:形容风轻柔细微的样子。
- 花坞:花丛的地方。
- 隔岸歌声一片:指在水岸对面传来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青云,宋代诗人,擅长词作,以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杏花天》创作于宋代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春景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和春天懒散的感慨,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春日暖阳中享受生活的情景。
诗歌鉴赏:
这首《杏花天》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首句“软波拖碧蒲芽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景象,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柔美。紧接着“画桥外花晴柳暖”则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及自然的繁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
然而,“今年自是清明晚”一句,转而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懒散,诗人似乎在感慨春天的稍纵即逝,情感由欢愉转为思索。接下来的“春衫瘦东风翦翦”,则通过对衣衫的描写,表现出春风的轻柔和人们的清瘦感,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种既优美又略带惆怅的气氛。最后一句“隔岸歌声一片”则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现实,远处的歌声为这幅春日图景增添了生动的音符,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又充满了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软波拖碧蒲芽短:描绘春水的柔和与蒲草嫩芽的生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画桥外花晴柳暖:景色优美,花开柳翠,传达一种温暖而明媚的春日氛围。
- 今年自是清明晚:感慨清明节的时间晚了,暗示时光流逝。
- 便觉芳情较懒:春日的气息似乎变得懒散,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
- 春衫瘦东风翦翦:春装显得单薄,描绘出春天的凉意。
- 过花坞香吹醉面:经过花丛时的芬芳扑面而来,表现出沉醉的感觉。
- 归来立马斜阳岸:归途中在斜阳下停留,构建出宁静的归家情景。
- 隔岸歌声一片:远处传来的歌声,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喻为美好的画面,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春风的描写带有生命的气息,使自然更为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气息的细腻体会。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软波:象征着春天温暖的气候和柔和的气息。
- 碧蒲芽: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春天的生机。
- 画桥: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清明:承载着传统文化与节令的意义,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软波”指的是什么?
- A. 硬朗的石头
- B. 柔和的水波
- C. 风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清明晚”意味着什么?
- A. 春天的开始
- B. 清明节时间的推迟
- C. 夏天的来临
-
诗中“隔岸歌声一片”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感
- B. 生活的热闹
- C. 自然的静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例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怀。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思索,虽然背景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时光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