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胡达孝二首 赵蕃 〔宋代〕
问讯安丰守,开藩且半年。 秋收多少麦,春辟几何田。 但使民能足,端知化已宣。 誉毋求赫赫,腹肯愧便便。
白话文翻译:
问候安丰的太守,您开府治理已有半年。 秋天收获了多小麦,春天又开辟了多少田地。 只要能让百姓富足,就知道教化已经传播。 名声不求显赫,内心无愧于宽厚。
注释:
问讯:问候。 安丰守:指安丰的太守,即地方行政长官。 开藩:开府治理,指建立府署并治理地方。 且:将近,差不多。 秋收:秋天的收获。 麦:小麦。 春辟:春天开垦。 几何:多少。 但使:只要使得。 民能足:百姓能够富足。 端知:确实知道。 化已宣:教化已经传播。 誉:名声。 赫赫:显赫。 腹肯:内心。 愧便便:无愧于宽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biāo) 十分友好,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寄给胡达孝的,胡达孝可能是安丰的太守。诗中表达了对胡达孝治理地方的关心和期望,希望他能够使百姓富足,传播教化,不求显赫的名声,而是内心无愧于宽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胡达孝治理安丰的问候和期望,展现了诗人对地方官员的关心和对民生的重视。诗中“秋收多少麦,春辟几何田”反映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注,而“但使民能足,端知化已宣”则表达了对教化传播和百姓富足的期望。最后两句“誉毋求赫赫,腹肯愧便便”强调了不求显赫名声,而是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追求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讯安丰守,开藩且半年。 问候安丰的太守,您开府治理已有半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胡达孝的问候,并提及他已经治理安丰半年。
-
秋收多少麦,春辟几何田。 秋天收获了多小麦,春天又开辟了多少田地。这句询问了农业生产的情况,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
-
但使民能足,端知化已宣。 只要能让百姓富足,就知道教化已经传播。这句表达了对胡达孝治理成效的期望,希望他能使百姓富足,并传播教化。
-
誉毋求赫赫,腹肯愧便便。 名声不求显赫,内心无愧于宽厚。这句强调了不求显赫名声,而是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秋收多少麦,春辟几何田”和“誉毋求赫赫,腹肯愧便便”都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和富有节奏感。
- 比喻:“腹肯愧便便”中的“便便”比喻内心的宽厚和无愧,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心民生、重视教化、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诗人通过对胡达孝的问候和期望,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关心和对民生的重视,同时强调了不求显赫名声,而是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的道德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收:秋天的收获,象征着农业生产的成果。
- 春辟:春天开垦,象征着农业生产的开始。
- 民能足:百姓能够富足,象征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 化已宣:教化已经传播,象征着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
- 腹肯愧便便:内心的宽厚和无愧,象征着道德的追求和人生的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收多少麦,春辟几何田”反映了诗人对什么方面的关注? A. 军事 B. 农业 C. 商业 D. 教育
-
诗中“誉毋求赫赫,腹肯愧便便”强调了什么? A. 追求显赫名声 B. 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 C. 追求物质财富 D. 追求权力地位
-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显赫名声 B. 追求物质财富 C. 关心民生、重视教化、追求内心的宽厚和无愧 D. 追求权力地位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上饶集》:与赵蕃齐名,同样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风格。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教化的重视。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寄胡达孝二首》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都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教化的重视,但赵蕃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宽厚和无愧,而陆游的诗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对宋代诗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江西诗派研究》:对江西诗派的历史、风格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