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升道将还盱江先以二诗见意》

时间: 2025-01-26 01:51:22

济世儒先道不贫,白袍古制搭乌巾。

尘埃陌上无闲地,信是山林好著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洋的诗《晁升道将还盱江先以二诗见意》全文:

济世儒先道不贫,
白袍古制搭乌巾。
尘埃陌上无闲地,
信是山林好著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儒家思想是济世的先导,虽然身无长物,但精神富足。诗人身着白袍,古代的衣着风格,头戴乌巾,似乎在追求一种高雅的生活。城市的尘土与喧嚣让人不得安宁,唯有山林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与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1. 济世:帮助社会,拯救百姓。
  2. 儒先:指儒家思想的先导,强调道德和仁义。
  3. 白袍:古代士人的服装,象征清白和高洁。
  4. 搭乌巾:戴上黑色的巾子,古代文人的装束。
  5. 尘埃陌上:街道上满是尘埃,象征繁华与喧嚣。
  6. 信是:确实是。

典故解析:

  • 白袍:代表士人风范,古时士人以衣着体现自身修养。
  • 山林:常用以象征隐逸、归隐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洋(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城市的喧嚣中感到疲惫,透过诗歌表达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晁升道将还盱江先以二诗见意》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济世儒先道不贫”不仅指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和精神的看法:真正的富有在于精神,而非物质。接着,诗人以“白袍古制搭乌巾”的形象,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显示出一种高洁的志向。

后两句描绘了尘世的喧嚣与荒凉,“尘埃陌上无闲地”将城市的繁忙与烦躁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最终选择山林,说明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认为只有在宁静的山林中,才能找到心灵的寄托与安宁。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刻,反映了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的内心冲突。

整首诗融合了理想与现实,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既有对社会的关怀,也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济世儒先道不贫
    •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儒家仁义思想的赞扬,强调了道德的富有比物质的贫乏更重要。
  2. 白袍古制搭乌巾
    • 这里的“白袍”与“乌巾”象征着士人的身份,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3. 尘埃陌上无闲地
    • 描绘了城市生活的喧嚣与繁忙,表现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4. 信是山林好著身
    • 强调了山林的宁静与舒适,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袍古制”和“搭乌巾”,形式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白袍与乌巾象征士人,山林象征隐逸生活,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描写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传达出一种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袍:象征忠贞、正直的士人形象。
  2. 乌巾:表示传统文化的延续。
  3. 尘埃:象征城市的繁杂与喧嚣。
  4. 山林:象征宁静、隐逸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认为真正的富有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精神的富足
    C) 社会地位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袍”象征着_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城市生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对/错)

答案:

  1. B) 精神的富足
  2. 士人的身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更强调自然的美。
  • 陶渊明的《饮酒》:传达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主题与王洋的诗相似,但风格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选》
  2. 《宋代诗人研究》
  3. 《王洋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