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证道寺》

时间: 2025-01-11 09:11:18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
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
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
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白话文翻译:

证道寺的大门空旷,僧人们在草地上打坐。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曾经听说过一首歌流传。
驿道的桥梁已经损坏,沙溪里满是石头和苔藓。
来往的荒废小屋近在咫尺,偶尔可以在这里安然入睡。

注释:

  • 证道:寺庙名称,意指“证悟道理”之意。
  • :宽阔、空旷。
  • 延僧:邀请僧人。
  • 草座:草地上的坐垫。
  • :头,指人或事物的开端。
  • 驿路:古时的交通要道。
  • 桥梁坏:指交通不便。
  • 沙溪:小溪流,溪水沙土交融。
  • 石藓:石头上长出的苔藓,表示荒凉。
  • 荒廨:荒废的房舍。

典故解析:

“证道”一词常用于佛教中,意为明悟真理,讲求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此诗通过描绘证道寺的环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游历证道寺之际,表达了他在静谧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证道寺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描绘寺庙的空旷与僧人的冥想,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到对时间的迷茫,不知何时开始的古老歌谣,暗示了文化传承与记忆的流逝。最后,描绘了荒废的驿道与桥梁,暗示了人们的离去和历史的变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证道山门旷:描绘寺门的空旷,给人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觉。
    • 延僧草座禅:邀请僧人在草地上打坐,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
    • 不知为额始:表达对时间流逝的迷茫,似乎一切都在无声地变化。
    • 曾记有歌传:提到古老的歌谣,暗示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记忆。
    • 驿路桥梁坏:描绘交通的破损,象征着联系的断裂。
    • 沙溪石藓填:细节描写,展现环境的荒凉。
    • 往来荒廨近:身边的荒废房屋,暗示过往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 时可托清眠:表达在此处可以寻得片刻宁静,反映出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沙溪石藓”比喻环境的荒凉)、对仗(“驿路桥梁”与“往来荒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 证道寺:象征宁静与内心的追求。
  • 草座禅:体现简朴与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 古歌:文化传承与历史的记忆。
  • 荒廨:人事的流逝与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证道”指的是? A. 一种佛教思想
    B. 一座寺庙
    C.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B

  2. “沙溪石藓填”意指? A. 自然景色的美
    B. 环境的荒凉
    C. 交通的便利
    答案:B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伤感与思考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董嗣杲的《过证道寺》则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历史的感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