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
时间: 2025-04-27 17:24: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柏萧萧满故丘,知君怀抱尚悲秋。
算来九九无多日,唱着三三忆旧游。
皓月徘徊应许共,清诗妙绝不容酬。
梅花社燕难相并,莫为吴娘暗泪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和秋天的感伤。松柏在故乡的丘陵上萧瑟地伫立,知道你心中仍然怀念着这份愁苦。转眼间,时光已经过去了许多天,回忆起曾经的游玩时光,心中满是惆怅。明亮的月光徘徊在天空,似乎在约定一起共享这美好,但清晰的诗句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梅花社的燕子难以再聚,切勿让吴娘因思念而暗自流泪。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松柏的凋零和悲凉。
- 九九无多日:意指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九九指的是九个九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三三:三三指的是三天、三次,表示对往日的怀念。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梅花社燕:指梅花社中的燕子,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团聚。
- 吴娘:指的是古代诗中常见的女子形象,这里暗指因思念而流泪的女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梅花社”可能与古代文人雅集有关,表现出对友情与相聚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兼具理性与感性,深受后世喜爱。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人生经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苏轼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困境之后,表达他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在诗中,秋天作为背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思绪的沉重,也加深了对往日快乐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松柏萧萧”描绘出一种萧瑟的秋景,与诗人内心的悲凉相呼应。诗中多次提到时间的流逝,表明过去的欢乐时光已不再,留下的只有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皓月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象征着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尽管彼此分隔,但心灵的共鸣依旧存在。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吴娘”则通过对女性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示了对思念的深切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柏萧萧满故丘:描绘故乡的松柏树,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知君怀抱尚悲秋:表达了对友人情感的理解,感受到友人对秋天的悲伤。
- 算来九九无多日:时间的流逝,感慨岁月的无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 唱着三三忆旧游:回忆过去的游玩,表现出对快乐时光的怀念。
- 皓月徘徊应许共:月光的陪伴,象征着对友谊的寄托。
- 清诗妙绝不容酬: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对友人的回报无法实现的失落感。
- 梅花社燕难相并: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聚散,表达对团聚的渴望。
- 莫为吴娘暗泪流:劝慰他人,不要因思念而流泪,流露出对他人情感的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皓月徘徊”比喻友谊的恒久。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和生活的无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坚韧与长青,反映作者的坚强与孤独。
- 皓月:象征明亮与希望,暗指对友情的期待。
- 梅花:象征梅花的高洁,反映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吴娘:女性形象,象征思念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珍惜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爱情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皓月”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友谊的期待
C. 人生的孤独 -
“梅花社燕”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与友人的聚会
C. 一种花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 温庭筠的《相见欢》: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会双竹席上奉答开祖长官》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但苏轼更加关注于时间的流逝和人间的无常,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孤独中的洒脱与豪情。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