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塔寺 其九 原上寺》

时间: 2025-01-11 05:08:20

高原古刹四无邻,水石清幽洗毒尘。

林下诵经翻贝叶,篱边扫雪折霜筠。

风回峻岭猿声响,雨过沿溪虎迹新。

护国招提有真印,参禅应现宰官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原古刹四无邻,
水石清幽洗毒尘。
林下诵经翻贝叶,
篱边扫雪折霜筠。
风回峻岭猿声响,
雨过沿溪虎迹新。
护国招提有真印,
参禅应现宰官身。

白话文翻译:

在这高原上的古刹周围没有邻居,
清澈的水和岩石洗去世俗的污秽。
在林下诵经的声音翻动着贝叶,
篱笆边扫去雪,折下霜中的竹子。
风从峻岭回旋,猿声回荡,
雨后溪边留下了新的虎迹。
护国的招提上有真迹,
参禅时应该能见到宰官的身影。

注释:

  • 高原:指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指寺庙所处的环境。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无邻:没有邻居,突显环境的清幽。
  • 毒尘:指世俗的污浊与烦恼。
  • 贝叶:古代佛教徒诵经用的贝壳或叶子。
  • 霜筠:被霜打的竹子,表现出寒冷的景象。
  • 猿声:猿猴的叫声,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虎迹:老虎留下的痕迹,象征着自然的野性与力量。
  • 护国招提:寺庙内的佛教法印,象征佛法的真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翰(元代)是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翰游历高原古刹之时,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禅宗的向往与对纷扰世俗的逃避,背景中可能夹杂着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歌鉴赏:

《柏塔寺 其九 原上寺》是一首描绘高原寺庙自然环境与禅修生活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空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的开头“高原古刹四无邻”就设置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场景,暗示了此处的宁静与世俗的隔绝。接下来的“水石清幽洗毒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清澈的水和岩石象征着纯净的心灵与境界,洗去世俗的烦恼。

在描写中,诗人灵活运用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如“林下诵经翻贝叶”描绘出僧人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展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风回峻岭猿声响,雨过沿溪虎迹新”展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人与自然、静与动的对比。

最后两句“护国招提有真印,参禅应现宰官身”不仅是一种对佛法的认可,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俗权利的思考,暗示了即便身处高原古刹,也难以完全脱离人间的纷扰。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首诗层次更加丰富,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原古刹四无邻:设定了孤独的环境,强调寺庙的清静。
  2. 水石清幽洗毒尘:水与石的清幽象征着精神的洗涤。
  3. 林下诵经翻贝叶:描述了诵经的场景,增添了文化氛围。
  4. 篱边扫雪折霜筠:表现了自然的寒冷与人类的勤劳。
  5. 风回峻岭猿声响: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带来一种生命的气息。
  6. 雨过沿溪虎迹新:暗示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7. 护国招提有真印:象征着佛教的真理与护国的意义。
  8. 参禅应现宰官身:表明即使在禅修中也难以完全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石清幽”和“毒尘洗”,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寺庙比作心灵的净土,借自然表达内心的宁静。
  • 拟人:赋予自然界生动的形象,如“猿声响”。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向往、对世俗浮华的逃避,以及在此环境中对禅宗深邃思想的体悟,展现了个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原:象征着孤独和高远的境界。
  • 古刹: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
  • 清水与岩石:象征纯净与洗涤。
  • 猿声与虎迹: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刹”指的是什么?

    • A. 老房子
    • B. 古老的寺庙
    • C. 高楼大厦
  2. “水石清幽洗毒尘”中,“毒尘”所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污染
    • B. 世俗的烦恼
    • C. 生活的困扰
  3. 诗中提到的“护国招提”是指什么?

    • A. 一种护身符
    • B. 佛教法印
    • C. 保护国家的法律

答案

  1. B. 古老的寺庙
  2. B. 世俗的烦恼
  3. B. 佛教法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与王翰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挚爱,但王维的诗更多带有哲理性,而王翰则通过细致描写展现出禅意的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王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