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叔清游越》

时间: 2024-09-19 21:51:20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叔清游越
韦应物 〔唐代〕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
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
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
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崔叔清出游越地的送别之情。诗人虽然知道崔叔清想去越地游玩,但他更喜欢自己幽静的居所;在野外的情趣似乎不适合来访,而诗兴也只是在此时留下。诗中描绘了远处的寒树与水,阊门外望去,看到船只在行驶。最后,诗人希望方伯能够怜惜文士,不要让他在游玩中滞留。

注释

  • 忘兹:忘却了。
  • 适越意:去越地游玩的意图。
  • 郡斋:指诗人居住的幽静的地方。
  • 野情:指自然的情趣。
  • :拜访。
  • 相留:留下来。
  • 远水带寒树:远方的水面上映着寒冷的树木。
  • 阊门:古地名,指南方的一个城门。
  • 方伯:地方官。
  • 怜文士:怜惜有文才的人。
  • 滞游:滞留在游玩之中。

典故解析

“阊门”是指古代一个重要的城门,通常与水乡的景色相关联,象征着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同时,诗中提到的“方伯”则暗指地方官员对文士的关照,体现了文人与官场的微妙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号靖节,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江苏。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韦应物送崔叔清游越的情境下,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闲适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送崔叔清游越》是一首表达送别情感的诗作。全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忘兹适越意”便直接表明了诗人对旅途的淡漠与无奈,接着通过“爱我郡斋幽”展现出他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热爱,带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接下来的两句则以“远水带寒树”和“阊门望去舟”的景象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即将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劝诫他在外游玩时也要珍惜时光,不要迷失于游玩的乐趣中。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令读者品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忘兹适越意:诗人忘却了崔叔清想去越地游玩的意图,表现了对友人出行的淡漠。
  2. 爱我郡斋幽:诗人更喜爱自己居住的幽静环境,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珍视。
  3. 野情岂好谒:自然的情趣并不适合来访,暗示诗人对社交的无奈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4. 诗兴一相留:诗兴在此时留住了他,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
  5. 远水带寒树:远处的水面映衬着寒树,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意境。
  6. 阊门望去舟:通过阊门远望,看到船只在水上行驶,象征着离别与期盼。
  7. 方伯怜文士:地方官对文士的关怀,展现了诗人与官场的微妙关系。
  8. 无为成滞游:希望友人不要在游玩中迷失,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远水与寒树的结合,生动地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
  • 对仗:诗句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友人出游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友情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树: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远水:代表着自然之美,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象征着行旅与人生的无常,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崔叔清的出游态度是怎样的?

    • A. 热情支持
    • B. 无所谓
    • C. 反对
    • D. 期待
  2. “阊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自然
    • D.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方伯”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地方官
    • C. 诗人自己
    • D. 书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送崔叔清游越》与王维的《送友人》在表达友情与离别时的情感相似,但韦应物更强调对自然的热爱,而王维则更注重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