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时间: 2025-01-26 03:21:28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秋
作者:齐己 〔唐代〕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季节交替的感慨,诗人首先意识到三伏天已经过去,正值立秋。早晨的露水依然带着寒意,傍晚的云峰显得更加奇特。田间的稻谷已经半熟,原野上的草也略显衰败。尽管如此,在这清澈的秋光中,诗人无奈地感到一阵悲凉。

注释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三十天。
  • 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露彩:指早晨的露水。
  • 垄香禾:田垄上的稻谷。
  • 原迥:原野广阔,空旷。
  • 安仁:指心中安宁,安然自得。
  • 谩起悲:随意产生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深,号听雨,唐代诗人,原籍隋州,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秀丽、情感细腻的诗风享有盛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反映出唐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新秋》是一首充满了秋季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诗的开头“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立秋的到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凉的气息,仿佛带走了夏日的炎热。

接下来的“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通过对早晨露水和云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寒意的秋日氛围。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清爽和宁静,但同时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伤。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稻谷的半熟与草木的衰败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无常。最后一句“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在宁静的秋光中,诗人感到一种无奈的悲伤,似乎是对时光流逝的无情感慨。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齐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始惊三伏尽”:诗人刚刚意识到三伏天已经结束,时光的流逝让人惊讶。
  • “又遇立秋时”:此时正值立秋,新的季节开始。
  • “露彩朝还冷”:早晨的露水依然寒冷,显示出秋天的清凉。
  • “云峰晚更奇”:傍晚的云峰景色更加奇特美丽。
  • “垄香禾半熟”:田野中的稻谷开始成熟,传达出丰收的希望。
  • “原迥草微衰”:原野上的草已显衰败,暗示生命的无常。
  • “幸好清光里”:在清澈的阳光下,诗人感到一丝安宁。
  • “安仁谩起悲”:尽管心中感到安宁,却不由自主地生出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对仗工整。
  • 比喻:露水与云峰的描绘,生动展现秋天的特征。
  • 拟人:将秋天的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收获与衰败,代表生与死的交替。
  • 露水:象征着清新与寒冷,暗示生命的短暂。
  • 稻谷:象征着希望与丰收,展现自然的美好。
  • 草木:象征衰败,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三伏”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露彩朝还冷”描绘的是哪个时段的情景?

    • A. 晚上
    • B. 早晨
    • C. 中午
    • D. 黄昏
  3. “安仁谩起悲”中的“安仁”指的是什么?

    • A. 安宁的心情
    • B. 与人和睦
    • C. 忘却忧愁
    • D. 无忧无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秋夕》

诗词对比
齐己的《新秋》与白居易的《秋夕》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