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奉礼》
时间: 2025-01-11 14:5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杨奉礼》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多病而长期留守山郡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尽管有时接待客人,但因与世隔绝,已经几日未见,感觉像是数月。酒杯前独自品味,感觉无味,榻上也积满了尘土。偶尔在船上吟咏,看到雪花飘落,忽然感到新鲜和惊喜。烟波浩渺间,旅行的身影逐渐显现,眼前的景物一一展现。秋天的池塘只有落叶,荒野的寺庙中无人相伴。虽然与官吏的公文往来频繁,但在这清闲的居所中,文墨却显得亲切。高空中的池阁安静,寒菊在霜露中盛开。看来该整理孤舟,归来好好招待朋友。
注释:
- 多病:形容身体多病,常常生病。
- 守山郡:指留守在山中的小郡,表示作者的隐居生活。
- 接嘉宾:接待客人,指朋友的来访。
- 临觞:面对酒杯,指饮酒的情境。
- 咏舟中作:在船中吟咏,表达一种游赏的心情。
- 洒雪:形容雪花飘落,带有诗意的描写。
- 秋塘:秋天的池塘,象征寂寞和凋零。
- 白事廷吏简:与官吏的公文来往,白事指公文;廷吏是指官府的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号静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37年,卒年约792年。他以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在山郡隐居期间,因健康状况不佳,作者常常感到孤独与无聊,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答杨奉礼》是一首表现韦应物内心感受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他在山郡的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沉思。起首的“多病守山郡”,便道出诗人因病不得不长期居于偏远之地的无奈,而“自得接嘉宾”则体现出他在孤独中仍愿意与朋友交往的渴望。诗中反复出现的“无味”、“尘”、“落叶”等意象,增强了孤独感与时间流逝的主题。
在诗的中段,诗人用“烟波见栖旅”与“秋塘唯落叶”对比,前者象征着生活中的流动与变幻,后者则暗示了生命的凋零与寂寞的境地。最后两句“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则是一种期待与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重聚的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韦应物的人格魅力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多病守山郡:因多病而常年守在山中的小郡,表明诗人处于一种隐居状态。
- 自得接嘉宾:尽管生活孤独,但仍自得其乐,愿意接待朋友。
-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几天未见朋友,感到如同数月般漫长。
-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独自饮酒却没有滋味,榻上灰尘积聚,显示出孤寂。
-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在船上吟咏时,看到雪花飘落,带来些许惊喜。
-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在烟波浩渺中,仿佛看见旅人的身影,景物都依次展现。
-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秋天的池塘只有落叶,荒野的寺庙中没有人迹。
-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与官吏的公文往来频繁,闲居的生活中,文墨显得亲近。
-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高空中的池阁静谧,寒菊在霜露中悄然生长。
-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应当整理孤舟,期待朋友的归来,体现出殷勤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临觞独无味”,用饮酒来比喻内心的孤独。
- 对仗:全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技巧,例如“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隐居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真实描绘,传达出一种清新而沉静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郡:象征隐居的生活与自然的宁静。
- 嘉宾:象征友谊与人际交往的渴望。
- 落叶:象征衰败、孤独与生命的无常。
- 寒菊:象征在艰苦环境中仍然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何原因守山郡?
- A) 追求名利
- B) 多病
- C) 喜欢旅游
-
诗中提到的“白事廷吏简”指的是什么?
- A) 官吏的公文
- B) 朋友的信件
- C) 家庭琐事
-
诗中的“高天池阁静”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宁静
- C) 烦躁
答案:
- B) 多病
- A) 官吏的公文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柳宗元的《江雪》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韦应物的诗更直接表现了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恬静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