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叹》
时间: 2025-01-10 22:4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欲耕时天不雨,小雪不能濡旱土。辛勤仅得遍鉏耰,浸种可怜沟脉缕。忽然一雨催插秧,东阡西陌青相望。谓兹劳逸足报补,岂知亢旱愁秋阳。高田已分卤莽取,下田庶几十八九。奈何雨势反作淫,令我痛心仍疾首。我曹饥馁无足悲,不死会值丰登时。所嗟官吏不相察,借租日日来符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了,本该是耕种的时候,但天空却不下雨,小雪也无法湿润干旱的土地。农民们辛勤劳作,只能勉强翻耕土地,浸泡种子时,可怜的沟渠里只有一丝丝水流。突然间,一场雨来临,催促着插秧,田野间到处都是青翠的景象。人们以为这样的劳逸结合足以回报,哪知道到了秋天,依然担心干旱的阳光。高处的田地已经被粗放地耕作,低处的田地大概也只有十分之八九能耕种。然而,雨势却变得过分,让我感到痛心疾首。我们这些饥饿的人并不足以悲伤,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丰收。可叹的是,官吏们并不体察民情,借来的租税日日逼近。
注释:
- 鉏耰(chú yōu):古代农具,用于翻土。
- 沟脉缕(gōu mài lǚ):指沟渠中细小的水流。
- 亢旱(kàng hàn):极度干旱。
- 卤莽(lǔ mǎng):粗放,不精细。
- 符移(fú yí):古代官府的文书,用于传递命令或征税。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农民疾苦的同情。这首《田家叹》描绘了农民在干旱和官府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农民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耕时节的干旱和官吏的压迫,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无奈。诗中,“春欲耕时天不雨”和“小雪不能濡旱土”直接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而“忽然一雨催插秧”则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岂知亢旱愁秋阳”和“奈何雨势反作淫”又揭示了农民面临的持续困境。最后,“所嗟官吏不相察”直接批评了官吏的不作为和对农民的压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赵蕃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诗中每句都紧密联系,从春耕的干旱到雨水的突然降临,再到秋天的干旱和官吏的压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干旱与雨水)、拟人(雨势反作淫)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是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官吏不作为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干旱的土地、细小的水流、青翠的田野、秋天的阳光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鉏耰”是什么? A. 农具 B. 食物 C. 衣物 D. 书籍
-
“奈何雨势反作淫”中的“淫”是什么意思? A. 过多 B. 不足 C. 正常 D. 缺乏
-
诗的最后一句“借租日日来符移”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农民丰收 B. 官吏不作为 C. 官吏压迫 D. 天气变化
答案: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观刈麦》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农民的生活,但白居易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农业诗选》:收录了多首反映农业生活的古代诗歌,有助于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