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吕居仁酬芮国瑞提刑)》
时间: 2025-01-27 05:5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和吕居仁酬芮国瑞提刑)
作者:葛郯 〔宋代〕
家住苕西,小池映青山一曲。
翠深里猿呼鹤应,短墙低屋。
麦影离离翻翠浪,泉声氵虢々敲寒玉。
怪夜来有蚁出糟床,篘新绿。
和月种,南阳菊。
饶云卖,淇园竹。
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
两目未消凭远恨,一筇费尽登山足。
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西山附近的宁静生活。小池塘映照着青山的曲线,翠绿的山林中猿猴叫唤,鹤鸟应声而起,短墙低屋的景象显得格外宜人。麦田的影子翻滚在翠绿的波浪中,泉水声如同敲击寒玉般清脆。夜里,奇怪的是蚂蚁从酒糟床上爬出,生机勃勃的新绿让人心生欢喜。月下种植南阳的菊花,云彩在淇园里摇曳竹子。无论外界如何争斗,世间的荣辱都与我无关。眼中未能消散的远方恨意,使我登山的脚步倍感沉重。最终,我划舟在荻花丛中,享用熟透的鲈鱼,体验生活的乐趣。
注释
- 苕西:指西山,诗人在此居住。
- 翠深里:深绿的山林之中。
- 氵虢々:泉水流动的声音,清脆悦耳。
- 糟床:用酒糟铺成的床,形容生活的简陋。
- 南阳菊:指南阳地区的菊花,以其美丽著称。
- 蛮争触战:指外界的纷争与斗争。
- 一筇:一根登山杖,用于登山时支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字景明,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吕居仁交流后写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世间纷争的淡然态度。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展示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葛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一幅恬静美好的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以“家住苕西”引入,营造出一种自然之美的氛围,接着通过“小池映青山”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宁静和谐的乡村风光。
诗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猿呼鹤应”、“泉声氵虢々”,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音乐感,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个人情感,如“世间荣辱”的感慨,表现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最后,诗人以“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收束,既是对生活的享受,也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住苕西,小池映青山一曲。”
- 描述诗人的居所与周围景致,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之美。
-
“翠深里猿呼鹤应,短墙低屋。”
- 通过猿声和鹤鸣的对比,表现自然的和谐,同时刻画出乡村的朴素。
-
“麦影离离翻翠浪,泉声氵虢々敲寒玉。”
- 以麦田与泉水构成的画面,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暗含生命的轮回。
-
“怪夜来有蚁出糟床,篘新绿。”
- 描述夜晚的奇趣,表现出生活中的小确幸。
-
“和月种,南阳菊。”
- 描绘诗人种花的场景,体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任蛮争触战,世间荣辱。”
- 表达对外界纷争的淡然,体现出内心的宁静。
-
“两目未消凭远恨,一筇费尽登山足。”
- 表达对往事的思念与无奈,尽管身心疲惫,仍坚持追求理想。
-
“便棹舟炊火荻花中,鲈鱼熟。”
- 结尾描绘生活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声”比作“敲寒玉”,增强了声音的美感。
- 拟人:猿和鹤的呼应,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麦影离离”和“泉声氵虢々”,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世俗荣辱的不在意,体现出一种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西: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小池:象征自然的清新。
- 猿鹤:象征自然和谐的生灵。
- 麦影:象征丰收的希望。
- 泉声:象征生命的涌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住在何处?
A. 东山
B. 西山
C. 南山
D. 北山 -
诗中提到的花是:
A. 桃花
B. 南阳菊
C. 梅花
D. 玫瑰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爱情
C. 战争
D. 财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葛郯的《满江红》在意境上更加贴近自然,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