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七夕)》
时间: 2024-09-19 22:0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裳 〔宋代〕
洞仙歌(七夕)
世间言笑,天上谁欢聚。
河汉涵秋静无暑。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
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
彩楼人送目,今夕无变,
巧在灵丝暗相许。
爽气御西风,众乐难寻,
乘槎看鹊桥初度。
过几刻良时早已分飞,
向月下何辞,十分芳醑。
白话文翻译:
在世间欢声笑语的时刻,天上又有谁能欢聚一处呢?
银河在秋天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凉。
望向遥远的天空,云彩瞬间散开,
这遥远的相会,徒然牵引着我们万千的情思。
在彩楼中,目送着人群,今夜的一切都没有变化,
只是在无形的丝线上暗暗许下诺言。
秋风凉爽,众人欢乐难寻,
我乘着木筏,静看鹊桥首次相会。
转瞬之间,良辰美景早已分飞,
在月下又何必多言,杯中酒香浓郁。
注释:
- 河汉:指银河,古人称银河为“河汉”。
- 丹霄:指红色的云霄,象征高远的天空。
- 灵丝:指心中情意的丝线,隐喻情侣间的情感联系。
- 乘槎:意为乘木筏,象征跨越河流。
- 鹊桥:指牛郎织女相会的桥,象征爱情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洞仙歌(七夕)》创作于七夕节,展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浪漫和团聚,黄裳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分离的惆怅。
诗歌鉴赏:
《洞仙歌(七夕)》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作品,借助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对于爱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诗中开头以“世间言笑,天上谁欢聚”引入,展现了人间欢乐与天上孤寂之间的对比,暗示出分离的无奈与渴望相聚的强烈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银河的静谧,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暗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爱情的遥远。
“彩楼人送目,今夕无变,巧在灵丝暗相许”一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情感的深厚,即使身处不同地方,也能通过心灵的连接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最后几句“过几刻良时早已分飞,向月下何辞,十分芳醑”则表现了恋人之间难以相聚的惆怅,酒香浓郁却难以共饮,整个诗篇在情感的描绘上达到了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间言笑,天上谁欢聚。
表达了人间的欢笑与天上的孤独对比,暗示牛郎织女的分离。 -
河汉涵秋静无暑。
描绘了宁静的银河,暗示着秋天的清凉和孤独的氛围。 -
望丹霄杳杳,云幄俄开,
通过远望天空和云彩的变幻,表现出对相聚的渴望。 -
缘会远,空引时情万缕。
提及分离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依恋。 -
彩楼人送目,今夕无变,
描绘了彩楼中的人们,暗示着即使外界变化,内心情感却依然如故。 -
巧在灵丝暗相许。
表达了情侣间无形的情感承诺。 -
爽气御西风,众乐难寻,
描绘了凉爽的秋风与欢乐的难寻,暗含对爱情的失落感。 -
乘槎看鹊桥初度。
通过乘木筏观望鹊桥,象征着对相会的期待。 -
过几刻良时早已分飞,
表达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分离的无奈。 -
向月下何辞,十分芳醑。
最后以月下的酒香来结束,示意即使满怀情意,依然无法相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间言笑”与“天上谁欢聚”,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情感比作“灵丝”,形象而生动。
- 拟人:如“爽气御西风”,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分离的惆怅,反映出人们在传统节日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河:代表遥远与孤独,象征爱情的阻隔。
- 彩楼:象征美好与欢聚的场所。
- 鹊桥:象征爱情的桥梁,承载着希望与相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河汉”在诗中指什么?
A. 大海
B. 银河
C. 河流
D. 湖泊 -
诗中提到的“灵丝”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情感联系
C. 家庭
D. 友谊 -
“乘槎看鹊桥初度”中的“槎”指的是什么?
A. 船
B. 木筏
C. 小舟
D. 渡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鹊桥仙》(秦观):同样以牛郎织女为题材,描写了爱情的美好。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李清照):描写孤独的情感,与《洞仙歌》所表现的分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