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东湖观莲)》
时间: 2025-01-11 11:2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东湖观莲)
绿盖纷纷,多少个云霄仙子。应是有,瑶池盛会,靓妆临水。无奈轻盈风信急,瑞香乱翟红相倚。谁共吟此景竹林人,桃溪士。时雨过,明珠细。朝雾染,香腮腻。轻舟破幽径,烦襟都洗。每一朵须寻华池景,寿觞边偶得龟千岁。乘兴泻云液落新荷,休辞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上的莲花景象,仿佛那些美丽的莲叶如同仙子般飘逸。或许这是瑶池的盛会,佳人们在水边打扮。可是,轻盈的风却急促地吹来,芬芳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散,红色的花朵彼此依偎。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谁会与我共吟呢?这些竹林中的隐士和桃溪的文人。细雨过后,明珠般的水珠在莲叶上闪烁;晨雾缭绕,香腮如黛。轻舟划破幽静的小径,心中的烦恼都被洗去。每一朵莲花都要寻求华池的美景,或在寿觞边偶然遇到千年的龟。兴致高涨,任凭云液洒落在新荷上,何必拒绝醉意。
注释
- 绿盖:指莲叶,形容其绿色的覆盖。
- 云霄仙子:比喻美丽的女子,如同天上的仙女。
- 瑶池盛会:指神话中的瑶池,常用于描述神仙聚会的场景。
- 瑞香:指香气,常与吉祥之物相关联。
- 时雨:指时节的雨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明珠细:形容雨后水珠如明珠般晶莹剔透。
- 轻舟破幽径:指轻快的小船划破宁静的水路。
- 寿觞:指长寿的酒杯,寓意祝愿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著名词人,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词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东湖观莲之际,正值夏季莲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莲花与水景,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东湖观莲)》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诗作。黄裳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东湖的莲花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绿盖纷纷,多少个云霄仙子”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引入,莲叶如同天上的仙子般轻盈,展现出一种梦幻的美感。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瑶池盛会的意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细雨过后的湖面,水珠如明珠般点缀在莲叶上,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灵动。诗中“烦襟都洗”一句,蕴含着诗人内心的释然与宁静,仿佛在告诉人们,在美丽的自然面前,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被洗去。
整首诗以轻舟、莲花、雨水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的“休辞醉”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盖纷纷:形容莲叶繁茂,生机勃勃。
- 多少个云霄仙子:比喻美丽的女子,如同天上的仙女,突显莲花之美。
- 应是有,瑶池盛会:暗示这场景如瑶池的盛会,增添神秘色彩。
- 无奈轻盈风信急:风信急促,暗示美景稍纵即逝。
- 瑞香乱翟红相倚:香气弥散,红花相依,描绘出和谐的自然景象。
- 谁共吟此景竹林人,桃溪士:询问谁能够和我一起吟咏此美景,展现诗人的孤独。
- 时雨过,明珠细:描绘雨后清新的景象,水珠如明珠般晶莹。
- 轻舟破幽径,烦襟都洗:轻舟划过,心中的烦恼一扫而空。
- 每一朵须寻华池景,寿觞边偶得龟千岁:每朵莲花都应寻求美好,象征长寿。
- 乘兴泻云液落新荷:兴致高涨,任凭云液洒落在新荷上,象征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叶比作仙子,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节奏感更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象征纯洁、美丽。
- 绿盖:象征生命力。
- 清风:象征自由与轻盈。
- 明珠:象征珍贵与美好。
- 轻舟:象征宁静与悠然自得。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绿盖纷纷”中的“绿盖”指什么?
- A. 绿树
- B. 莲叶
- C. 草地
- D. 山峦
-
诗中提到的“瑶池盛会”是指什么?
- A. 人间盛宴
- B. 神仙聚会
- C. 春游聚会
- D. 夏日狂欢
-
“烦襟都洗”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烦恼
- B. 宁静
- C. 忧愁
- D. 快乐
答案
- B. 莲叶
- B. 神仙聚会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情感更为孤独。
- 《春江花月夜》: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情感更为柔美,描绘更为细腻。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情感表达的差异,展现了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作者:张三
- 《宋代诗词研究》 - 作者:李四
- 《诗词基础知识》 - 作者: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