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秋思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可忧。
名山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认为,在极度空虚和宁静之中,才会真正领悟到道理;而在仁义尽头后,内心的忧虑依然存在。他感到名山采药的理想可能难以实现,驾驭蹇驴又有谁能陪伴我一起游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虚极:极度的空虚。
- 静笃:静谧而深厚。
- 仁至义尽:指仁爱和正义已达到极致。
- 余可忧:我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呢?
- 名山:指有名的山,通常是道教或佛教修行的地方。
- 采药:采集药材,隐喻追求长生不老或寻求真理。
- 策蹇:驾驭蹇驴,这里指代骑乘不便的马。
- 孰能:谁能,表示疑问。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名山采药”与道教的修行有关,古人常以名山作为隐居修道之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多抒发爱国情怀,风格豪放,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陆游身处困境,心中充满忧虑。他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陆游的《秋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他在静谧中对人生的深刻思索。诗的前两句“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可忧”表达了他在极度空虚和宁静中领悟道理的过程,同时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和道德责任的思考。尽管仁义情怀已达到极致,依然无法消除心中的忧虑,显示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后两句“名山采药恐未免,策蹇孰能从我游”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他渴望在名山中采药,寻求真理和长生,但却感到行动的无力和孤独,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韵律,情感上则深邃而复杂,体现了陆游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虚极静笃道乃见:在极度空虚与宁静中,真理才能显现。
- 仁至义尽余可忧:即使道德仁义已达极致,心中依然存在忧虑。
- 名山采药恐未免:在名山中采药的理想可能难以实现。
- 策蹇孰能从我游:谁能陪我一起骑着蹇驴游历呢?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结构对称,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 设问:末句“孰能”引发思考,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在极致的宁静中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感基调既有对理想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极:象征内心的空虚与迷茫。
- 名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 采药:象征对真理和长生的探索。
- 策蹇:象征现实生活的困境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虚极”的意思是?
A. 极度的空虚
B. 非常充实
C. 适度的宁静 -
诗人希望去哪里采药?
A. 山谷
B. 名山
C. 河边 -
“仁至义尽余可忧”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兴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思》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但陆游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