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苏道士江行图后》

时间: 2025-01-23 12:59:05

叟也胸中天地宽,云烟衮衮出毫端。

如何万里经行处,不费晴窗半日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叟也胸中天地宽,
云烟衮衮出毫端。
如何万里经行处,不费晴窗半日看。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者心中有着广阔的天地,
他的笔端能写出如云似烟的浩瀚景象。
怎能在这万里行走之地,
只需在晴窗前看半日就能领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者,指年长的人。
  • 胸中天地宽:形容人的胸怀广阔,有着广博的见识。
  • 云烟衮衮:形容书法笔触流畅如烟云,意象丰富。
  • 经行处:走过的地方,经历的旅程。
  • 晴窗:明亮的窗子,象征开阔的视野。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云烟”,可能与传统文化中对书法的描绘有关,书法常被比喻为“云烟”,象征着流动与变化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书苏道士江行图后》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文人对自然与哲理思考的影响,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和书法艺术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老者胸怀的宽广与艺术的深邃。开篇用“叟也胸中天地宽”来描写老者的境界,暗示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接下来的“云烟衮衮出毫端”,则形象地展现了书法的流畅与艺术的魅力,老者把自然景象化作笔下的云烟,显示出他对艺术的超凡驾驭能力。

“如何万里经行处,不费晴窗半日看”一句,表面看似在质疑,以简单的观察就能领悟深邃的道理。实际上,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真正的领悟需要深入的体验与思考,而不是表面的观察。这一反转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人思考艺术的真正内涵,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传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敬畏,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叟也胸中天地宽:老者心中有着广阔的天地,暗示其见识和胸怀。
  2. 云烟衮衮出毫端:笔触如云烟般流畅,形容书法艺术的美。
  3. 如何万里经行处:引入反问,疑问在广阔的旅途上,理解的方式。
  4. 不费晴窗半日看:意指仅凭观察无法深入理解,强调体验与思考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法比作“云烟”,形象生动。
  • 反问:用提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艺术的深邃与人生的哲理,强调了胸怀与见识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深入的体验而非简单的观察来理解生命与艺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智慧与经验。
  • 云烟:象征书法的灵动与变化,也引申为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 晴窗:象征明亮的视野和思考的宽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叟也胸中天地宽”中的“叟”指什么?

    • A. 年轻人
    • B. 老者
    • C. 学者
    • D. 武士
  2. “云烟衮衮出毫端”中的“毫端”指的是什么?

    • A. 毛笔的笔尖
    • B. 书法的技巧
    • C. 画作的边缘
    • D. 风景的高峰
  3. 诗中提到的“晴窗”象征什么?

    • A. 限制
    • B. 明亮的视野
    • C. 书法的技巧
    • D. 旅途的疲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津》常建

诗词对比:

  • 《登高》与《书苏道士江行图后》: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登高》更强调个人的情感,而《书苏道士江行图后》则更注重艺术的哲理与心灵的宽广。

解读: 《书苏道士江行图后》通过叟的形象和书法的比喻,传达了对艺术的深刻思考,而《登高》则通过高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两者的不同风格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