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兰三绝
叶叶低垂翠带长,
花清干瘦吐微香。
西风劣相添寒色,
簇立晴蜓冻欲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兰花的情景。兰叶低垂,翠绿色的带子似乎显得更长;花朵清雅而瘦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西风吹来,带来寒意,令兰花的颜色显得更加凄凉,几只阳光下的蜻蜓在兰花上停留,似乎也因为寒冷而显得无精打采。
注释:
- 叶叶:指兰花的叶子。
- 翠带:形容兰花叶子的颜色和形态,像翠绿色的带子。
- 清干瘦:指花朵的清雅、干净而略显消瘦的样子。
- 微香:淡淡的香气。
- 劣相:这里指的是颜色的凋零和景象的凄凉。
- 添寒色:增加了寒冷的气息。
- 簇立:聚集在一起。
- 晴蜓:晴天中的蜻蜓。
- 冻欲僵:形容蜻蜓因为寒冷而显得僵硬。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从诗中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和兰花的清雅气质。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优雅,因此诗中描绘的兰花也传递出了一种孤傲与柔弱并存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字子安,号子求,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典雅清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具有哲理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兰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兰花的状态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体现出一种孤独的美。
诗歌鉴赏:
《秋兰三绝》以兰花为主角,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兰花的清雅。全诗四句,结构紧凑,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在秋季时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首句“叶叶低垂翠带长”,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兰花叶子的柔美与生机。接着“花清干瘦吐微香”,进一步凸显了兰花的清雅特质,微香的味道让人心生向往。第三句“西风劣相添寒色”,则转入对秋天寒冷氛围的描绘,西风的吹拂使得兰花的颜色更显苍凉,给人一种凄美之感。最后一句“簇立晴蜓冻欲僵”,蜻蜓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与前面兰花的静谧形成对比,突显出季节变迁带来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以兰花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秋天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紧密相连,既有生机又有萧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即使在凋零中也要保持优雅”的情感,具有深远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叶低垂翠带长:描写兰花的叶子,形象地表现出其翠绿的色泽与柔美的姿态。
- 花清干瘦吐微香:描述花朵的状态,清雅而瘦弱,暗示着秋天的萧瑟。
- 西风劣相添寒色:西风的吹拂使得兰花的颜色显得更加苍凉,增强了秋天的寒意。
- 簇立晴蜓冻欲僵:蜻蜓在阳光下却因寒冷而显得僵硬,形成与兰花的静态对比,突出秋天的萧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的状态与秋天的气候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通过蜻蜓的描写赋予其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孤独,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着高洁与优雅,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西风:代表秋天的寒冷与凋零,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 蜻蜓:象征生机与活力,但在寒冷的秋天却显得无力,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兰三绝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叶叶低垂翠带长”描写了什么? A. 兰花的颜色
B. 兰花的状态
C. 兰花的香气 -
“西风劣相添寒色”中的“劣相”指的是什么? A. 色彩的鲜艳
B. 颜色的凄凉
C. 风的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但更注重宁静的氛围,而史弥宁的诗则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