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八功德水》

时间: 2024-10-16 14:16:20

欲寻阿练若,曳屐出东冈。

涧谷芳菲少,春风著野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八功德水
王安石

欲寻阿练若,
曳屐出东冈。
涧谷芳菲少,
春风著野桑。

白话文翻译:

想要寻找阿练若(即阿练若的身影),
我拖着木屐走出东面的山岗。
山涧谷地的花香和芳菲很少,
春风轻拂时,才会映衬野桑的生长。

注释:

  • 阿练若:指一种灵动或美丽的存在,可能是指某个女子或诗意的象征。
  • 曳屐:拖着木屐,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东冈:东边的山岗,象征着一种方向。
  • 涧谷:山涧和谷地,通常是花草生长的地方。
  • 芳菲:花香和春天的美好气息。
  • :指的是“附着”或“映衬”。

典故解析:

此诗的题材与“功德水”相关,功德水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象征着清净、智慧和慈悲。王安石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其在世俗中的稀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改革,关注民生,作品以诗、文、词等多种形式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某一阶段,反映了他在治理国家与处理个人情感之间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他的内心世界相互交织,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开篇的“欲寻阿练若”立刻引起读者的兴趣,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象征美好或理想的存在,反映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曳屐出东冈”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仿佛是诗人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诗中提到的“涧谷芳菲少”则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美好事物是稀缺的,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最后一句“春风著野桑”则是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引入,让人感受到在这稀少的芳菲中,依旧存在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欲寻阿练若:开头点明主题,表达对美好存在的追寻。
    • 曳屐出东冈:展现轻松的行走状态,带有探索的意味。
    • 涧谷芳菲少:表达现实的无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稀缺。
    • 春风著野桑:结尾带来一丝希望,暗示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生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阿练若比作理想或美好的象征。
    • 拟人:春风似乎有能力“著”野桑,赋予自然以生动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思考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递出希望与生命的乐观情绪。

意象分析:

  • 阿练若: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存在。
  • 东冈:象征探索的方向与出发点。
  • 涧谷:自然环境的描绘,暗示生活的困境。
  • 野桑: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阿练若”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位女性
    • C) 理想的象征
    • D) 一种动物
  2. “涧谷芳菲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 A) 自然的丰富
    • B) 生活的无奈
    • C) 春天的到来
    • D) 美好的存在
  3. 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爱情的追求
    •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C) 理想的象征
  2. B) 生活的无奈
  3. B)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题八功德水》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但王安石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