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料》
时间: 2025-04-27 11:0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料躬耕体力微,他年为圃雅相宜。
植茶要是依桑荫,种芋先须纳豆萁。
药爱金樱长林薄,花因木槿作藩篱。
祗应分绝陶朱富,不愿鱼繁六亩池。
白话文翻译
我自认为耕作的体力微薄,将来在田园中过着雅致的生活是适合的。
种植茶树要依赖桑树的荫蔽,种芋头则应先把豆秧埋下。
药草喜好金樱花生长在林边,花朵则因木槿而作了篱笆。
只应与陶朱公一样富裕,而不愿意像鱼一样繁殖在六亩的池塘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自料:自以为,认为。
- 躬耕:亲自耕作。
- 体力微:体力微薄,无力气。
- 为圃:为园圃,意指经营园地。
- 雅相宜:高雅而合适。
- 植茶:种植茶树。
- 桑荫:桑树的荫凉。
- 豆萁:豆秧,指种豆时留下的秧。
- 金樱:金樱花,药草的一种。
- 长林薄:长在林边或林薄处。
- 藩篱:篱笆或围栏,起保护作用。
- 陶朱:陶朱公,指晋代的富豪,代表富裕。
- 鱼繁:鱼类繁多。
典故解析
- 陶朱公: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富豪,象征着财富与成功。
- 木槿:木槿花,多用作美丽的花篱,是诗中常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谦,号孤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张镃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在宋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文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寻求内心的宁静。张镃的《自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细致耕作的理解。
诗歌鉴赏
《自料》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开头便以“自料躬耕体力微”表明自己身处的微薄状态,但他依然渴望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过上高雅的田园生活。这种自谦的态度与理想的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志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种植茶树、芋头和药草的过程,展现了他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尤其是“植茶要是依桑荫,种芋先须纳豆萁”两句,强调了植物间的相互依赖,体现了生态的和谐。
最后,诗人以“祗应分绝陶朱富,不愿鱼繁六亩池”结束,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淡泊心态,宁愿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愿意追求物质上的繁荣,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珍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料躬耕体力微:诗人自认为体力微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耕作。
- 他年为圃雅相宜:但他期望未来能在园圃中过上雅致的生活。
- 植茶要是依桑荫:种茶树时应选择在桑树的阴影下。
- 种芋先须纳豆萁:种植芋头时要先埋下豆秧,暗示先做准备工作。
- 药爱金樱长林薄:药草喜欢生长在林边的金樱花附近。
- 花因木槿作藩篱:木槿花可以做成篱笆,保护其他植物。
- 祗应分绝陶朱富:只希望能像陶朱公那样富有。
- 不愿鱼繁六亩池:不想像鱼一样在狭小的池塘中过繁忙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耕作,形象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如“植茶要是依桑荫,种芋先须纳豆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观念。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荫:象征庇护、保护。
- 豆萁:代表生长与繁殖的准备阶段。
- 金樱:象征药草与自然的和谐。
- 木槿:象征美丽与保护。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张镃的《自料》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
在诗中,种植芋头时需要先做什么? A. 种茶
B. 埋豆秧
C. 施肥 -
诗人希望达到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像陶朱公那样富裕
B. 像鱼一样繁忙
C. 过上简单的田园生活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两首诗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张镃的作品更注重细节的描绘与生态的理解,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我内心的追求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