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响遥天玉漏清,小纱窗外月胧明,翠帏金鸭炷香平。何处不归音信断,良宵空使梦魂惊,簟凉枕冷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雁鸣声在遥远的天空中回响,玉石般的漏水声清晰可闻;小纱窗外,月光透出朦胧的光芒,映照着翠绿色的帷幕,金色的鸭子香炉上飘散着香气。哪里才不让人思念,音信全无;在这良好的夜晚,空余的思念使我梦魂惊扰,凉席和枕头都冷得让我难以承受这份情感。
注释:
- 雁响:指大雁鸣叫的声音,象征着思乡。
- 玉漏:古代计时器,形状像玉,意指时间的流逝。
- 小纱窗:细致的纱窗,透出月光。
- 翠帏金鸭:翠色的帷帐和金色的鸭形香炉。
- 音信断:音信全无,无法联系到思念的人。
- 梦魂惊:梦中惊醒,表示对思念的人的深切怀念。
- 簟凉枕冷:凉席和枕头都冷,反映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特别的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中,雁的鸣叫常常象征着思乡和离别的情感。月亮、香气等意象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用以渲染孤独和思念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夐,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夜晚,描绘了一位思念爱人的孤独心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乡情绪和对爱人的无尽思念。诗的开头“雁响遥天玉漏清”以雁鸣和漏水声引入,创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雁声在空中回荡,似乎在提醒诗人离别的痛苦。紧接着,描绘了月光透过小纱窗的景象,月光的朦胧与夜色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柔和而又清新的感受。
“翠帏金鸭炷香平”一方面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与外面无尽的思念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接下来的两句“何处不归音信断,良宵空使梦魂惊”,直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音信全无的状态让诗人倍感煎熬。
最后一句“簟凉枕冷不胜情”,以“凉”和“冷”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心寒,反映了深厚而又无奈的情感,令人动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雁响遥天玉漏清:雁声在远空响起,时间像清澈的水滴一样流逝。
- 小纱窗外月胧明:小纱窗外的月光模糊而明亮。
- 翠帏金鸭炷香平:翠绿色的帷帐和金色的香炉,香气平淡。
- 何处不归音信断:哪里没有归来的音信,思念无法联系。
- 良宵空使梦魂惊:美好的夜晚却空有思念,让我梦中惊醒。
- 簟凉枕冷不胜情:凉席和枕头都冷,难以承受这份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雁响遥天”和“玉漏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月光、雁声、香气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诗的情感基调。
- 拟人:使梦魂惊,赋予梦以情感。
-
主题思想: 此诗主要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孤独感,传达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雁:象征思乡及离别。
- 月:代表思念和孤独。
- 香:暗示温暖的回忆与宁静的氛围。
- 凉席与枕头:体现出孤独与无助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雁响遥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思乡 C. 忧伤
-
“簟凉枕冷不胜情”中的“冷”主要指什么? A. 温度 B. 心情 C. 物品
-
此诗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A. 雨 B. 月、雁、香 C. 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顾夐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但顾夐更侧重于夜晚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细腻与柔美。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维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