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二首
作者:王安石
潮连风浩荡,沙引客淹留。
落日更清坐,空江无近舟。
共看蒹苇宅,聊即稻梁谋。
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
白话文翻译
潮水与风势浩荡,沙滩吸引着旅客滞留。
落日下我更加清静地坐着,空旷的江面没有一只近船。
大家一起欣赏芦苇的居所,随意聊聊种稻谷和收粮食的事。
我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毕竟全国大半都在经历凶年。
注释
- 潮:潮水,指江水的涨落。
- 淹留:滞留,停留不前。
- 落日:夕阳,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蒹苇宅:芦苇丛生的地方,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稻梁:指稻米和粮食,涉及到农作物的收成。
- 凶年:指年成不好,饥荒、自然灾害等。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凶年”一词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关心。王安石在其政治生涯中多次倡导改革,力求改善民生,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哲学家。他是“变法派”的领军人物,致力于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他的诗歌风格注重现实,关心民生,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困境的关注。
创作背景
《江上二首》创作于王安石任职期间,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宁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江上二首》以江水与风的浩荡开篇,吸引读者的注意,营造出一种辽阔的自然场景。诗中描绘了落日时分的宁静,落日的余晖使得江面显得更加空旷,给人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与朋友的闲聊,转向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在“共看蒹苇宅,聊即稻梁谋”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同时,“稻梁谋”则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一句“未敢嗟艰食,凶年半九州”则透出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表现出一种对艰难生活的无奈与坚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困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潮连风浩荡:描绘江边潮水与风的浩荡,表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象。
- 沙引客淹留:沙滩的吸引力使得路过的客人不愿离去,隐含了对自然的向往。
- 落日更清坐:夕阳西下,诗人静坐于江边,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空江无近舟:江面空旷,没有船只,表达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 共看蒹苇宅:与友人一同欣赏芦苇的栖息之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聊即稻梁谋:随意谈论种稻谷的事,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希望。
- 未敢嗟艰食:不敢抱怨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一种坚韧的态度。
- 凶年半九州: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遭受凶年困扰,彰显出诗人对民生苦难的深切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潮连风浩荡”形容自然的壮丽,增强诗的气势。
- 对仗:如“共看蒹苇宅,聊即稻梁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添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民生活艰辛的关注。通过描绘江边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着变化与流动,暗示人生的无常。
- 落日: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蒹苇: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稻梁: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未来,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凶年”指的是什么?
A. 丰年
B. 旱年
C. 饥荒年
D. 暴风年 -
诗中“共看蒹苇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作者:王安石)——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 《江雪》(作者:柳宗元)——描写江边的冷清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心情。
诗词对比
- 《江上二首》与《江雪》:两首诗均描绘江边风景,但王安石的诗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柳宗元则侧重于孤独与冷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集》:收录王安石的诗文,了解其思想与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对宋代诗歌的全面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