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过黄埔怡园新村》
时间: 2025-04-28 01:1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过黄埔怡园新村
黄埔新姿,怡园玉宇。楼前曲径连芳圃。海疆游客远归来,难寻旧日渔舟浦。老丈悠闲,儿童笑语,花丛更有多情侣。万千气象颂今朝,好诗题上亭间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黄埔新村的美丽景象,怡园如同玉宇般清雅。楼前的小径通向芳香的园圃。远道而来的游客在海边游玩,却难以找到昔日的渔舟停泊的地方。老年人悠闲自得,儿童们嬉笑打闹,花丛中还有许多情侣。在这万千气象中,赞美着今天的美好,诗句被题写在亭子的柱子上。
注释:
- 黄埔新姿:指黄埔地区的新面貌。
- 怡园玉宇:形容园子清新优雅,像玉石一样美丽。
- 曲径连芳圃:弯曲的小路连通着花香四溢的园圃。
- 海疆游客:来自海边的游客。
- 渔舟浦:指昔日渔船停泊的地方。
- 老丈:指年长的男性,通常是对老人的称呼。
- 儿童笑语:儿童欢快的笑声和说话声。
- 多情侣:形容花丛中有许多成双成对的情侣。
- 万千气象:形容景象多姿多彩。
- 好诗题上亭间柱:表示美好的诗句被写在亭子的柱子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黄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和谐美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帆,近代诗人,生活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常常结合现实与理想,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黄埔新村作为一个新兴的居民区,象征着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诗人通过描绘新村的美丽与活力,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过黄埔怡园新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黄埔新村的美丽景象和生活气息。全诗以清新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楼前曲径连芳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随着“海疆游客远归来”,诗人将视角拓展至更广阔的空间,反映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归属感和对故乡的怀念。随后的“老丈悠闲,儿童笑语”,展现了家庭与社会的温馨场景,生活的多样性与人情味在此得以体现。最后一句“万千气象颂今朝”,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珍惜。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埔新姿,怡园玉宇":描绘黄埔的新面貌,展现其清新优雅。
- "楼前曲径连芳圃":小路蜿蜒,通向香气扑鼻的花园。
- "海疆游客远归来,难寻旧日渔舟浦":外地游客来到这里,却找不到以前的渔船停泊之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老丈悠闲,儿童笑语":老人悠闲自在,孩子们的欢乐声,展现了生活的温馨。
- "花丛更有多情侣":花丛中情侣成双,增添了生活的美好气息。
- "万千气象颂今朝":丰富的景象赞美当下的生活。
- "好诗题上亭间柱":美好诗句被题写在亭柱上,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的对比(新姿与旧渔舟)反映时代变迁。
- 比喻:将怡园比作玉宇,突出其美丽。
- 排比:用多个景象(老丈、儿童、情侣)展示生活的多样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赞美与向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黄埔: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怡园:代表着宁静与美好。
- 儿童:象征着纯真和未来。
- 情侣:象征爱情与幸福。
- 诗句:代表着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埔新姿”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旧貌
- B) 新面貌
- C) 自然灾害
-
诗中提到的“老丈”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儿童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现代生活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B) 新面貌
- B) 老年人
- B) 对现代生活的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帆的《踏莎行》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但朱帆更侧重于现代生活的美好,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