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晴日喧阗半瘿民,石滩争拾宝玑匀。夔州踏碛遨头宴,防渚穿珠市尾人。
白话文翻译:
晴朗的日子里,热闹非凡,半数是脖子肿大的人,他们在石滩上争相捡拾均匀的宝石。在夔州,人们踏着沙碛举行盛大的宴会,而在防渚,人们穿着珠宝,聚集在市场的尽头。
注释:
- 晴日:晴朗的日子。
- 喧阗:热闹非凡。
- 半瘿民:半数是脖子肿大的人,可能指地方病。
- 石滩:石头堆积的河滩。
- 宝玑:珍贵的宝石。
- 匀:均匀。
- 夔州:古代地名,今四川奉节一带。
- 踏碛:踏着沙碛。
- 遨头宴:盛大的宴会。
- 防渚: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穿珠:穿着珠宝。
- 市尾人:聚集在市场的尽头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光祖,字德修,号鹤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情感真挚。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夔州和防渚地区的民俗风情,通过对比两地不同的节日活动,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夔州和防渚时所作,通过观察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了这首诗,旨在记录和反映宋代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夔州和防渚两地节日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诗中“晴日喧阗半瘿民”一句,既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面,又暗含了对当地人民健康状况的关切。“石滩争拾宝玑匀”则生动地表现了人们争相捡拾宝石的情景,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比夔州的盛大宴会和防渚的珠宝市集,进一步展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日喧阗半瘿民:晴朗的日子里,热闹非凡,半数是脖子肿大的人。这句诗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面,同时暗含了对当地人民健康状况的关切。
- 石滩争拾宝玑匀:在石滩上,人们争相捡拾均匀的宝石。这句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争相捡拾宝石的情景,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夔州踏碛遨头宴:在夔州,人们踏着沙碛举行盛大的宴会。这句诗描绘了夔州地区的节日活动,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色。
- 防渚穿珠市尾人:而在防渚,人们穿着珠宝,聚集在市场的尽头。这句诗通过对比夔州的盛大宴会和防渚的珠宝市集,进一步展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夔州和防渚两地的节日活动,展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描绘:诗中通过对节日热闹场面和人们活动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绘夔州和防渚两地的节日活动,展现宋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传达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日:晴朗的日子,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 喧阗:热闹非凡,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人民的活力。
- 半瘿民:脖子肿大的人,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健康状况。
- 石滩:石头堆积的河滩,象征着自然的原始和人民的勤劳。
- 宝玑:珍贵的宝石,象征着美好和财富。
- 踏碛:踏着沙碛,象征着人民的坚韧和乐观。
- 穿珠:穿着珠宝,象征着人民的富足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半瘿民”指的是什么? A. 半数是脖子肿大的人 B. 半数是富人 C. 半数是穷人 D. 半数是老人
-
诗中“石滩争拾宝玑匀”描绘了什么情景? A. 人们在石滩上争相捡拾宝石 B. 人们在石滩上休息 C. 人们在石滩上玩耍 D. 人们在石滩上工作
-
诗中“夔州踏碛遨头宴”描绘了什么活动? A. 夔州地区的节日活动 B. 夔州地区的战争 C. 夔州地区的商业活动 D. 夔州地区的宗教活动
-
诗中“防渚穿珠市尾人”描绘了什么情景? A. 人们在市场的尽头聚集 B. 人们在市场的尽头购物 C. 人们在市场的尽头休息 D. 人们在市场的尽头工作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民的苦难,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刘光祖《穿珠节》与苏轼《赤壁赋》:两首诗都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穿珠节》更侧重于展现民俗风情,而《赤壁赋》则更侧重于展现历史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 《刘光祖诗集》:收录了刘光祖的诗作,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