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寄斯远兼属文鼎处州子永提属五首 赵蕃 〔宋代〕
两贤堂下竹参天,雨后涓涓陆子泉。 耆书难忘是曾吕,逸遗更取孟郊篇。
白话文翻译:
在这首诗中,赵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经典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两贤堂”可能指的是两位贤人的纪念堂,堂下的竹子高耸入云。雨后的陆子泉清澈流淌,象征着清新与生机。诗人提到“耆书难忘是曾吕”,指的是对曾参和吕不韦的著作难以忘怀,而“逸遗更取孟郊篇”则表明他还在寻找孟郊的诗篇,显示出对古典文学的深厚兴趣和不断追求。
注释:
- 两贤堂:可能指纪念两位贤人的建筑。
- 竹参天:形容竹子高大,直插云霄。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而连续。
- 陆子泉:可能指某位姓陆的人所挖掘或命名的泉水。
- 耆书:指古代的经典书籍。
- 曾吕:指曾参和吕不韦,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 逸遗:指散失的文献或作品。
- 孟郊篇:指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
诗词背景:
赵蕃是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某个特定时刻,因思念友人而作,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古典文学的敬仰和追求。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书信往来,互相寄诗表达情感和思想,这也是赵蕃创作此诗的背景之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古典文学的敬仰。首句以“两贤堂下竹参天”开篇,描绘了一个高雅宁静的环境,竹子的高大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品格。次句“雨后涓涓陆子泉”则通过雨后泉水的清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新和纯净。后两句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传统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两贤堂下竹参天”:通过“两贤堂”和“竹参天”的意象,营造了一个高雅的环境,竹子的高大象征着诗人的志向和品格。
- 次句“雨后涓涓陆子泉”:雨后的泉水象征着清新和生机,也可能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第三句“耆书难忘是曾吕”:提及曾参和吕不韦,表达了对古代经典的敬仰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 末句“逸遗更取孟郊篇”:表明诗人还在寻找孟郊的诗篇,显示出对古典文学的深厚兴趣和不断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竹参天”比喻诗人的志向和品格。
- 拟人:“雨后涓涓陆子泉”中的“涓涓”拟人化地描述了泉水的流动。
- 引用:通过提及曾参、吕不韦和孟郊,引用了历史和文学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古典文学的敬仰。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意象分析:
- 竹参天: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雨后涓涓陆子泉:象征着清新和生机。
- 耆书难忘是曾吕:象征着对古典文学的敬仰和追求。
- 逸遗更取孟郊篇:象征着对知识的不断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两贤堂”指的是什么? A. 两位贤人的纪念堂 B. 两位诗人的居所 C. 两位学者的图书馆 D. 两位官员的官邸
-
“雨后涓涓陆子泉”中的“涓涓”形容的是什么? A. 雨水的声音 B. 泉水的流动 C. 竹子的摇曳 D. 风的吹拂
-
诗中提到的“曾吕”指的是谁? A. 曾参和吕不韦 B. 曾子和吕洞宾 C. 曾国藩和吕蒙 D. 曾巩和吕祖谦
-
“逸遗更取孟郊篇”中的“孟郊篇”指的是什么? A. 孟郊的诗集 B. 孟郊的文章 C. 孟郊的信件 D. 孟郊的笔记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赵蕃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 曾参的《大学》: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与诗中对曾参的提及相呼应。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孟郊的《游子吟》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文学的追求上有相似之处,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情感和对古典文学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孟郊诗集》:收录了孟郊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特点。
- 《曾参吕不韦传》:介绍了曾参和吕不韦的生平和思想,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