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西湖》

时间: 2025-01-27 04:16:33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长忆西湖
作者:潘阆 〔宋代〕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白话文翻译

长久以来我对西湖怀有深切的思念。整天倚靠在栏杆上,远望那三三两两的钓鱼小舟,清秋时节的岛屿显得格外宁静。
隐约听到芦苇丛中的笛声,白鸟成群忽然惊飞。
自从离开后,我闲来无事整理钓鱼竿,心中思绪纷纷,仿佛想要融入那水云之间的寒冷。

注释

  • 长忆:长久以来的思念。
  • 凭阑楼:倚靠在栏杆的楼阁上。
  • 三三两两:形容数量不多,分散的状态。
  • 笛声依约:笛声隐约可闻。
  • 芦花里:芦苇中的花。
  • 成行:成群,成行而起。
  • 闲整:闲暇时整理。
  • 水云寒:水面和云雾的寒冷气息。

典故解析

  • 西湖:指的是中国著名的西湖,象征着美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 钓鱼舟:在古代文学中,钓鱼常作为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追求宁静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阆,字子华,号湘浦,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风清丽而婉约,多描写山水风景和个人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潘阆对西湖的怀念之时,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思念之情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酒泉子·长忆西湖》是潘阆的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词作。整首词以西湖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这片美丽水域的深切怀念。开头的“长忆西湖”便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基调,思念之情如涓涓流水,绵延不绝。接下来,诗人通过“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的描写,刻画了西湖的静谧与优雅,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一句,诗人以音乐与生物的互动,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动态美,仿佛西湖的美景在耳边轻轻吟唱。而“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则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思索,表达了诗人在离开西湖后的无聊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词在意境上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细腻,充分展现了潘阆词作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忆西湖:表达了对西湖的深切怀念。
  • 尽日凭阑楼上:形象化地描绘了诗人整日倚靠在楼阁边,显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 望三三两两钓鱼舟:通过细致的观察,表现出钓鱼舟的稀疏,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岛屿正清秋:描绘西湖秋日的美丽景色,传达出诗人的陶醉之情。
  • 笛声依约芦花里:笛声的隐约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的气息,增添了画面的韵味。
  • 白鸟成行忽惊起:白鸟的惊起,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诗人内心的触动。
  • 别来闲整钓鱼竿:表现出诗人对往日闲适生活的向往与思念。
  • 思入水云寒:最后一句以“水云寒”收尾,带出了一种清凉与孤寂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湖的景色与情感相结合,营造出美丽的意象。
  • 拟人:笛声与白鸟的描写使自然景物有了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也在字里行间显露无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美丽与宁静的理想之地。
  • 钓鱼舟:隐喻闲适的生活与对自然的追求。
  • 笛声:象征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白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 水云寒:象征思念的孤独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钓鱼舟”有多少只?

    • A. 三三两两
    • B. 一两只
    • C. 很多只
  2. 诗人对西湖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恨
  3. “笛声依约芦花里”中的“依约”意为?

    • A. 清晰
    • B. 隐约
    • C. 大声

答案

  1. A. 三三两两
  2. B. 怀念
  3. B. 隐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湖楼醉书》(白居易)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望湖楼醉书》与《酒泉子·长忆西湖》的比较:

  • 两者都描绘了水的美景,但《望湖楼醉书》更多地强调了醉意和洒脱,而《酒泉子·长忆西湖》则着重于怀念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