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珠》
时间: 2025-01-11 05:16: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斛珠
作者:欧阳修 〔宋代〕
今朝祖宴。可怜明夜孤灯馆。
酒醒明月空床满。
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
愁肠恰似沈香篆。
千回万转萦还断。
梦中若得相寻见。
却愿春宵,一夜如年远。
白话文翻译:
今朝是祖宗的宴会,
可惜明夜我孤身在灯下馆中。
酒醒后,明月照在空床上。
翠被重重,无法比拟香肌的温暖。
愁肠就像是沉香的篆刻,
千回百转,缠绵又断绝。
梦中若能相寻见,
却愿春宵漫漫,一夜如年般遥远。
注释:
- 祖宴:指祭祖的宴会。
- 孤灯馆:形容独自一人在灯下的馆舍。
- 翠被:指青绿色的被子,象征温暖的床。
- 香肌:指爱人温暖的肌肤。
- 愁肠:心中的愁苦。
- 沈香篆:形容愁苦的复杂和纠缠。
- 春宵:春天的夜晚,常用来形容温柔的夜晚,寓意美好的爱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春宵”,常在古诗中用来描写爱情的甜蜜与温馨,尤其是在和爱人共享的夜晚。欧阳修通过对比春宵的美好与自己孤独的现实,营造出浓重的愁苦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词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在词的创作上开创了“婉约词”的先河。
创作背景:
《一斛珠》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一斛珠》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祖宴之后的孤独与思念。词的开篇以“今朝祖宴”引入,设置了一个节庆的背景,但随即转入对明夜孤灯的感慨,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酒醒明月空床满”一句,使用了“明月”和“空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孤独的心事。接下来的“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通过对床被的描写,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翠被的寒冷与爱人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愁苦的情感。
“愁肠恰似沈香篆”一句,将愁苦比作沉香的复杂,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纠结与无奈。最后几句,诗人希望在梦中能够和爱人相见,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然而又意识到现实的遥远与无奈,形成了“春宵一夜如年远”的深刻感慨。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孤独者在节庆中感受到的强烈对比,表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朝祖宴:点明时空背景,节日氛围。
- 可怜明夜孤灯馆:转入孤独的心境,表达对未来的忧伤。
- 酒醒明月空床满:酒醒后,明月照在空床上,映衬出孤寂的心情。
- 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对比被子的寒冷和爱人的温暖,渗透出思念之情。
- 愁肠恰似沈香篆:愁苦的情感如同复杂的香篆,难以解脱。
- 千回万转萦还断:内心的思念纠缠不清,令人痛苦。
- 梦中若得相寻见:表达了对梦中相见的渴望。
- 却愿春宵,一夜如年远:最后的感慨,春夜的长久与美好却又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肠比作沈香篆,形象地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 对仗:如“翠被重重,不似香肌暖”,形成了和谐的音韵效果。
- 排比:如“千回万转萦还断”,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与对爱人的思念,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情感细腻而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空床:代表孤寂与失落。
- 翠被:象征温暖的缺失。
- 愁肠:表现内心的痛苦与纠结。
- 春宵:象征美好的爱情与温柔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今朝祖宴”中的“祖宴”指什么? A. 祭祖的宴会
B. 家庭聚会
C. 朋友聚餐
D. 学校庆典 -
“翠被重重”中“翠被”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衣服
B. 青色的被子
C. 花朵
D. 香料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快乐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愁苦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但更为细腻、婉约。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也探讨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欧阳修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