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晴树
作者:张炎(宋代)
晴树。寒食无风雨。
记得当时游冶处。
桂底一身香露。
神仙只在蓬莱。
不知白鹤飞来。
乘兴飘然归去,
瞋人踏破青苔。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阳光明媚的树下,寒食节的天气没有风雨。
我记得那时游玩的地方,
在桂树下,身上沾满了香露。
神仙只在蓬莱,相传中的仙境。
不知道白鹤已经飞来了,
我兴致勃勃地飘然归去,
却让人踏破了青苔。
注释:
字词注释:
- 晴树:阳光明媚的树木。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 游冶:游玩、游乐的地方。
- 桂底:指桂树的底下。
- 香露:桂花的香气和露水。
- 神仙:传说中的超凡人物,通常与长生不老、超脱世俗有关。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
- 白鹤:指美丽的白鹤,常用作仙境的象征。
- 踏破:踩坏。
- 青苔:生长在潮湿地方的苔藓,象征岁月的痕迹。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纪念介子推,节日禁火,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视。
- 蓬莱:出自道家文化,象征追求长生与理想境界。白鹤常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代表人们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伯懋,号澹轩,宋代词人,工于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词常融入个人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寒食节,诗人借此节日抒发对往昔游玩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晴树》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游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晴树”二字,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紧接着提到“寒食无风雨”,体现了节日的宁静与祥和,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记得当时游冶处”,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珍视。“桂底一身香露”则用意象展现了自然的芬芳和生活的美好,象征着那段时光的纯真与愉悦。
“神仙只在蓬莱”一语,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蓬莱象征着自由、无忧的境界,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接下来的“白鹤飞来”则把这种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白鹤象征着不羁与浪漫,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瞋人踏破青苔”,则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树:阳光明媚,象征美好。
- 寒食无风雨:自然环境的宁静,营造和谐氛围。
- 记得当时游冶处:表达对往昔游玩的回忆,带有怀旧情怀。
- 桂底一身香露:自然的香气与露水,象征生活的美好和纯粹。
- 神仙只在蓬莱:向往理想境界,渴望超脱。
- 不知白鹤飞来:白鹤象征自由与仙境,寄托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乘兴飘然归去:表达兴致勃勃的状态。
- 瞋人踏破青苔:感慨时间流逝与生活的无常,提醒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香气比作生活的美好。
- 对仗:如“白鹤飞来”与“乘兴飘然”,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让自然环境与人的情感相互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青春岁月的回忆,隐含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树:象征美好生活的开始。
- 寒食:代表传统与历史。
- 桂底:自然的美好,象征纯粹的生活。
- 白鹤:象征自由与理想。
- 青苔:时间与生命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寒食无风雨”中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D. 端午节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神仙只在__”。 -
判断题:
这首诗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理想追求。(对/错)
答案:
- C
- 蓬莱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炎的《清平乐·晴树》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偏向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后者则展示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通论》
- 《张炎诗词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张炎的《清平乐·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