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联句一首》

时间: 2025-01-11 01:54:25

清高素非宦侣,疏散从来道流。

——皎然

今日还轻墨绶,知君意在沧洲。

——皎然

浮云任从飘荡,寄隐也信沈浮。

——崔逵

不似漳南地僻,道安为我淹留。

——崔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高素非宦侣,
疏散从来道流。
皎然今日还轻墨绶,
知君意在沧洲。
皎然浮云任从飘荡,
寄隐也信沈浮。
崔逵不似漳南地僻,
道安为我淹留。
崔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清高态度,认为自己与官场无缘,始终保持一种道流的状态。皎然今天再次轻描淡写地提到墨绶,知道朋友的意图在于远离世俗的喧嚣。皎然如同浮云,任其自由飘荡,寄居于世间的隐逸之气息,信任自己在浮沉中的安宁。崔逵的志向不似漳南那样偏僻,道安则为我留住了这份清静和深远。

注释:

  • 清高素: 清高的本性。
  • 宦侣: 指与官场相关的朋友或伙伴。
  • 疏散: 指与世俗的疏远。
  • 墨绶: 指官职的象征。
  • 沧洲: 代表一种理想的隐逸之地。
  • 浮云: 自由自在的状态。
  • 崔逵: 可能是指一个志向高远的人物。
  • 道安: 代表一种安静和深远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浮云: 比喻自由无拘束的生活状态,常用于表达隐士的心态。
  • 道流: 指追求道理和真理的人,通常是隐士或高士。
  • 沧洲: 寓意理想的隐居之地,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35年-799年),字景纯,号皎然,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官场的清高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名利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皎然对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开篇两句“清高素非宦侣,疏散从来道流”明确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强调自己与官场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皎然今日还轻墨绶”则是对自身身份的轻描淡写,表现出对于官职的无所谓。诗中“浮云任从飘荡”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及内心的洒脱。最后一联提到的崔逵和道安,则是对理想隐士的追求,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敬仰。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高素非宦侣: 明确自我定位,拒绝与官场交往。
  • 疏散从来道流: 表达与世俗道流的距离。
  • 皎然今日还轻墨绶: 自谦地提及官职,显示对名利的淡泊。
  • 知君意在沧洲: 友人向往隐逸生活,表明彼此志趣相投。
  • 浮云任从飘荡: 象征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寄隐也信沈浮: 表达对隐逸生活的信仰。
  • 崔逵不似漳南地僻: 通过对比,强调理想志向。
  • 道安为我淹留: 提及道安,象征着一种安静深远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浮云”比喻自由生活。
  • 对仗: 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意象分析:

  • 清高: 表示高洁的品质。
  • 浮云: 象征自由与洒脱。
  • 沧洲: 隐喻理想的隐逸之地。
  • 墨绶: 象征官职,代表世俗的名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追求名利
    B. 清高疏远
    C. 热衷交往
    答案: B

  2. “浮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自由
    C. 辛苦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道安”代表了什么?
    A. 忍耐
    B. 安静深远的境界
    C. 忘记名利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皎然的作品均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描绘,而皎然更强调心境的清高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