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景亭》

时间: 2025-01-11 11:48:53

帘栊分晓色,远树子规啼。

浓露侵衣冷,晴烟压水低。

神游灵境健,身人画图迷。

衙吏无烦报,汀洲鹭正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景亭
帘栊分晓色,远树子规啼。
浓露侵衣冷,晴烟压水低。
神游灵境健,身人画图迷。
衙吏无烦报,汀洲鹭正棲。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帘子透出淡淡的光色,远处的树上传来杜鹃的啼鸣。浓重的露水侵湿了衣衫,晴朗的烟雾笼罩着低低的水面。心灵在灵境中畅游,身影似乎迷失在画图之中。官吏不再烦扰我,滩涂上的白鹭正安静栖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帘栊(lián lóng):指窗帘和门帘,形容早晨微光透过窗帘的情景。
  • 子规(zǐ guī):指杜鹃鸟,常用来代表哀思。
  • 浓露(nóng lù):指清晨的露水,形容湿冷。
  • 晴烟(qíng yān):指晴天时的烟雾,形容清晰而朦胧的景象。
  • 神游(shén yóu):意为心灵自由地游荡,超脱现实。
  • 灵境(líng jìng):指仙境或理想境界。
  • 衙吏(yá lì):指官吏,常与繁杂事务相关。

典故解析:

  • 杜鹃啼鸣常常与离别、思念有关,诗中提到杜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汀洲鹭正棲”反映了自然的宁静和和谐,白鹭是高洁的象征,表现诗人向往自然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及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晓景亭》成诗于诗人晚年,时值北宋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常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慰,反映出他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热爱。

诗歌鉴赏:

《晓景亭》展现了诗人清晨时分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融。诗的开头,透过窗帘的晨光与远处杜鹃的啼鸣,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浓露沾湿衣衫,说明了清晨的湿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晴烟压水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神游灵境健,身人画图迷”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的向往,似乎在说,尽管现实中有官吏的烦扰,但内心的自由和自然的美景让他心旷神怡,忘却世俗的纷扰。最后两句“衙吏无烦报,汀洲鹭正棲”更是将自然与人世相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全诗意境清新,情感悠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栊分晓色:晨光透过窗帘,淡淡的光色映入眼帘。
  2. 远树子规啼:远处的树上,杜鹃鸟在啼鸣,增添了清晨的生动。
  3. 浓露侵衣冷:浓重的露水让衣服感到寒冷,描绘清晨的湿气。
  4. 晴烟压水低:晴天的烟雾笼罩着水面,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5. 神游灵境健:心灵在理想的境界中畅游,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6. 身人画图迷:身影似乎迷失在画图中,表明陶醉于美景之中。
  7. 衙吏无烦报:官吏的烦扰已不再,象征着对世俗的超脱。
  8. 汀洲鹭正棲:滩涂上的白鹭正安静栖息,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浓露侵衣冷,晴烟压水低”,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神游灵境”,使景象更具生动性。
  • 比喻:将心灵的畅游与自然结合,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清晨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在官场烦扰与自然和谐的对比中,诗人选择了心灵的自由与自然的美好,展现了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色: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子规: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延续。
  • 浓露:象征清晨的清新与冷静。
  • 晴烟:代表美好而又朦胧的情感。
  • 白鹭:象征高洁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树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麻雀
    • D. 画眉
  2. “神游灵境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忧伤
    • B. 自由与愉悦
    • C. 疲惫
    • D. 生气
  3. 诗的最后一句“汀洲鹭正棲”中,白鹭象征着什么?

    • A. 忙碌
    • B. 高洁与宁静
    • C. 伤感
    • D. 贫困

答案:

  1. B. 杜鹃
  2. B. 自由与愉悦
  3. B. 高洁与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晓景亭》 vs 《鸟鸣涧》: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鸟鸣涧》更侧重于对山水的描绘,而《晓景亭》则更强调晨景的宁静与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