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时间: 2025-01-10 22:52:50

雨后斜阳。

细细风来细细香。

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

照出轻盈半面妆。

路隔秋江。

莲子深深隐翠房。

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

泪裛红腮不记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雨后斜阳。细细风来细细香。
风定波平花映水,休藏。
照出轻盈半面妆。
路隔秋江。莲子深深隐翠房。
意在莲心无问处,难忘。
泪裛红腮不记行。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斜阳照耀,微风轻轻吹来,带着淡淡的花香。
微风停了,湖面平静,花影映在水中,不要再隐蔽。
阳光照耀出她轻盈的妆容。
路隔着秋江,莲子的深处隐匿着翠色的荷房。
她的心意在莲心之中,无法询问,难以忘怀。
泪水浸润了红腮,忘却了离别的旅途。

注释:

  • 斜阳:指傍晚的阳光,光线柔和。
  • 细细风:形容微风轻柔细腻。
  • 波平:湖面平静。
  • 花映水:花的影子映在水中,增添了景致的美感。
  • 莲子深深隐翠房:莲子深藏在绿色的荷叶下。
  • 意在莲心:心意藏于莲心之中,隐晦而难以捉摸。
  • 泪裛红腮:泪水润湿了脸颊,表达了情感的悲伤。

典故解析:

  • 秋江: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江水在秋天显得更加凄凉。
  • 莲心:莲花的心象征纯洁与清雅,诗中隐喻了对深爱之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创作背景:

《南乡子》创作于一个雨后的傍晚,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感伤,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歌鉴赏:

《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的“雨后斜阳”和“细细风来细细香”营造了一个宁静、柔和的氛围,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风定波平花映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同时也隐喻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然而,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诗人却暗藏着忧伤。后半部分的“路隔秋江”和“泪裛红腮”则是情感的转折,展现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念。

整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如“莲子”、“秋江”等,都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后斜阳:雨后出现的斜阳,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象征着希望与宁静。
  • 细细风来细细香:风轻轻吹来,带着花香,体现了细腻和柔和的自然之美。
  • 风定波平花映水:微风停止,湖面平静,花影在水中摇曳,画面美丽动人。
  • 照出轻盈半面妆:阳光照耀下的女子,妆容轻盈,映衬出她的美丽。
  • 路隔秋江:离别的路在秋天的江边,增添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 莲子深深隐翠房:莲子藏在荷叶下,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隐秘。
  • 意在莲心无问处:心意藏在莲心中,难以询问,表露出深沉的情感。
  • 难忘:表达了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 泪裛红腮不记行:流泪湿了红腮,忘却了离开的旅途,表现了悲伤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心”等,通过比喻传达情感,使意象更加生动。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风定波平”,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离别的伤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细风:表现出柔和与细腻。
  • 莲子:象征纯洁与思念。
  • 秋江:代表离别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斜阳”象征什么? A. 失败
    B. 希望与温暖
    C. 凄凉
    D. 离别

  2. “莲心”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纯洁的心灵
    B. 忧伤的情感
    C. 离别的回忆
    D. 繁华的生活

  3. 诗中抒发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伤感与思念
    C. 无聊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欧阳修与李清照的作品均反映出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欧阳修的《南乡子》更侧重于景物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多表现了离愁与思念。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欧阳修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