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时间: 2025-04-28 04:13:17

游豫恩同万国欢,新年佳节候初还。

华灯烁烁春风里,黄伞亭亭瑞雾间。

可爱清光澄夜色,遥知喜气动天颜。

自怜曾预称觞列,独宿冰厅梦帝关。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游豫恩同万国欢,新年佳节候初还。
华灯烁烁春风里,黄伞亭亭瑞雾间。
可爱清光澄夜色,遥知喜气动天颜。
自怜曾预称觞列,独宿冰厅梦帝关。

白话文翻译:

在豫恩楼上,和朋友们一同欢庆万国的节日,新年的佳节刚刚开始。
华丽的灯火在春风中闪烁,黄伞在瑞雾中亭亭而立。
可爱的清光照亮了夜色,远远就能感受到喜气洋洋的气氛。
可惜我只身一人,曾与朋友共饮的欢愉,现在却独自一人住在冰冷的厅堂里,梦中回想帝关的景象。

注释:

  • 游豫恩:指在豫恩楼游玩。
  • 万国欢:形容各国欢庆的景象。
  • 华灯:华丽的灯火。
  • 瑞雾:祥瑞的雾气,象征吉祥。
  • 清光:指明亮的光线。
  • 觞列:指酒杯的排列,表示宴饮的情景。
  • 冰厅:冰冷的大厅,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词赋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尤其以散文见长,其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佳节,诗人登楼赏灯,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但因身处独立之境,感到一丝孤寂,表达了对昔日欢聚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欢乐景象,反映了诗人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到的孤独。开头两句“游豫恩同万国欢,新年佳节候初还”,展示了元宵佳节的气氛,万国欢庆,喜气洋洋。接着用“华灯烁烁春风里,黄伞亭亭瑞雾间”描绘了灯火辉煌的夜景,给人以温暖和喜悦的感觉。紧接着“可爱清光澄夜色”,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夜景的赞美和欣赏,但“自怜曾预称觞列”一句又转入自我反思,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遗憾。

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节日的欢庆,也有对昔日友情的怀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欢乐中感到的孤独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游豫恩同万国欢:描绘在豫恩楼上,和朋友们共同欢庆的景象。
  2. 新年佳节候初还:新年的佳节刚刚开始,表达期待与喜悦。
  3. 华灯烁烁春风里:灯光闪烁,春风拂面,营造出温暖的节日氛围。
  4. 黄伞亭亭瑞雾间:黄伞在瑞雾中挺立,象征着吉祥与美好。
  5. 可爱清光澄夜色:夜色清澈明亮,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喜爱。
  6. 遥知喜气动天颜:远远能感受到节日的喜气,仿佛连天上都被感染。
  7. 自怜曾预称觞列:自感遗憾,曾经和朋友们共饮的欢乐,如今却孤单。
  8. 独宿冰厅梦帝关:独自一人住在冰冷的厅堂,梦中回忆往昔的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华灯烁烁”与“黄伞亭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喜气动天颜”,赋予了自然界以情感,生动形象。
  • 比喻:将灯火比作春风中的烁烁光芒,表现出温暖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佳节的欢庆与热闹,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华灯:象征节日的欢乐与美好。
  • 黄伞:代表吉祥、喜庆的元素。
  • 清光: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冰厅:象征孤独与寒冷,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欢乐的节日气氛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友情的珍视
    • D) 以上都是
  2. “华灯烁烁”中的“烁烁”是什么意思?

    • A) 闪烁
    • B) 明亮
    • C) 模糊
    • D) 微弱
  3. 诗中提到的“豫恩楼”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孤独
    • C) 快乐
    • D) 传统

答案: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唐·杜甫
  • 《春夜喜雨》唐·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尽管在情感上与欧阳修的孤独感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