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时间: 2025-04-28 04:58: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作者: 赵彦昭 〔唐代〕
云物中京晓,天人外馆开。
飞桥象河汉,悬榜学蓬莱。
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
一窥轮奂毕,惭恧栋梁材。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京城清晨,天人般的外馆大门打开。
飞桥仿佛连接着银河,悬挂的匾额仿佛在学习蓬莱的风光。
北阙边上临近仙人所坐的栏杆,南山送来祝寿的酒杯。
一览这华美的轮廓,心中不免感到惭愧自己只是栋梁之材。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物:指云雾和大自然景物,这里形容京城的景象。
- 天人:指天宫的神仙或有卓越地位的人。
- 飞桥:形容架设的桥梁,通向遥远的地方。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代表仙境或理想的生活。
- 北阙:指北方的宫阙,象征权力和尊贵。
- 临仙槛:指靠近仙人坐的栏杆,象征着接近神灵的地方。
- 送寿杯:祝贺长寿的酒杯,表达祝福。
- 轮奂:指华美的建筑或景象。
- 栋梁材:用来比喻有用的人或材质,作者谦虚自谦。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东海中的一座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理想的人生。
- 北阙与南山:古代建筑中,北阙常与帝王相关,南山则可寄托祝愿和美好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昭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安乐公主迁入新宅所作,反映了当时宫廷的繁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我身份的思考与谦逊。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安乐公主迁入新宅的喜庆场景与诗人内心的自谦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既华丽又真实的画面。诗的开头“云物中京晓”通过描绘晨雾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飞桥象河汉”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合,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
诗中不断使用“天人”、“蓬莱”等词汇,强化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形成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最后两句则是在赞美华丽的场景时,表达了自己的惭愧与自谦,显示出一种谦逊而深刻的情感。
诗人用“栋梁材”来形容自己的身份,体现了自己虽身处高位,但心中依然有一种不安与自省,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喜庆场面的描绘,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物中京晓:描绘晨曦中京城的景象,云雾缭绕,美丽而神秘。
- 天人外馆开:形容外馆的打开,仿佛神仙的居所,彰显尊贵。
- 飞桥象河汉:将桥比作银河,体现了空间的延展与通达。
- 悬榜学蓬莱:匾额悬挂,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北阙临仙槛:北方的宫阙与神仙的栏杆相连,渗透出一种神圣感。
- 南山送寿杯:南山送来的祝寿酒杯,表达对长寿的祝福。
- 一窥轮奂毕:一瞥华美的建筑,令人陶醉。
- 惭恧栋梁材:最后以自谦的方式结束,表达对自身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桥比作银河,增强了意象的唯美感。
- 对仗:如“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将景象一一列举,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身份的自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谦逊与惭愧。通过华丽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强调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物:隐喻着天地自然的和谐美。
- 飞桥:象征着通往理想与美好的道路。
- 蓬莱:寄托着对长生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 北阙与南山:分别象征着权力与祝福,形成了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云物中京晓”中的“云物”指的是什么? A. 山水
B. 云雾与景物
C. 天空 -
诗中提到的“飞桥象河汉”意在表达什么? A. 桥的结构
B. 空间的延展与美感
C. 河流的流动 -
“惭恧栋梁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自谦与反思
C. 自豪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与赵彦昭在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方面的不同,杜甫的作品往往更具悲悯情怀,而赵彦昭则更倾向于理想化的描绘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相关诗人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