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10 23:0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莺语依然,但春去人间无约。
谁念我吟情憔悴,醉魂落魄。
尽日只将行卷续,有时自整残棋著。
向黄昏细雨闷无憀,青梅落。
南又北,相思错。
朝异暮,人情薄。
漫踌躇在目,奢华如昨。
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
记龙云波浪岂能平,天难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春天的鸟语依然在,但春天已经离开人间,再也没有约定。谁来关心我这吟唱中的忧伤,醉酒后神情恍惚。整天只是在翻看旧卷,有时还自顾自地整理残棋。黄昏的细雨让人感到闷闷不乐,青梅从树上掉落。南北的思念错综复杂。早晨和傍晚的情感变化无常,人情冷淡。眼前的奢华与往昔一样辉煌,但我却在彷徨。海底的月亮沉没,天上的兔子依旧,辽东的人却变成了扬州的鹤。回忆起狂风巨浪又怎能平静,实在难以依托。
注释:
- 莺语:指黄莺的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憔悴:形容因忧愁而面容消瘦。
- 醉魂落魄:形容因饮酒而神志不清、失去理智。
- 行卷:指书卷,表示对往事的追忆。
- 青梅:青梅果实,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爱情。
- 相思错:形容思念之情错综复杂。
- 奢华如昨:奢华的景象与往昔一样,但心境却截然不同。
- 海底月与天上兔:出自古代神话,象征着渺小而难以把握的事物。
- 龙云波浪:比喻壮阔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其作品常常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交融,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作者经历个人失落和情感困扰的时期,表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社会环境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无奈交织,使得这首词更具时代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以“莺语依然”引入春天的生机,然而“春去人间无约”则揭示了春天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反复出现的“醉魂落魄”,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的伤感,也暗示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奈。
细雨和青梅的意象,交织着忧伤与惆怅,刻画出一个充满思念的心境。南北的错综思绪,让人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脆弱,情感的变化更是让人倍感无奈。词的最后部分,以海底月和天上兔的对比,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安与失落。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深刻。通过对具体景象的描绘,词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形成一种诗意的共鸣。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成为了宋代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语依然,但春去人间无约”:春天的鸟语依然响亮,但春天已经过去,再也没有约定的时间。
- “谁念我吟情憔悴,醉魂落魄”:谁来关心我因吟唱而憔悴的情感,醉酒后神志恍惚。
- “尽日只将行卷续,有时自整残棋著”:整天只是翻看旧卷,有时还在整理未完成的棋局。
- “向黄昏细雨闷无憀,青梅落”:黄昏的细雨让人感到闷闷不乐,青梅果实从树上落下。
- “南又北,相思错”:南北的思念交错复杂。
- “朝异暮,人情薄”:早晨和傍晚的情感变化,人情变得冷淡。
- “漫踌躇在目,奢华如昨”:眼前的奢华与往昔一样辉煌,但内心却在彷徨。
- “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扬州鹤”:海底的月亮沉没,天上的兔子依旧,辽东的人变成了扬州的鹤,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记龙云波浪岂能平,天难托”:回忆起曾经的狂风巨浪又怎能平静,理想难以托付于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底月沈天上兔”,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朝异暮,人情薄”,通过对仗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与对比效果。
- 拟人:将青梅的落下与情感的无奈联系,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内心的惆怅。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青梅:象征青春与爱情的脆弱。
- 细雨:代表忧伤与思念的情感。
- 海底月与天上兔:象征理想与现实的不可捉摸。
- 龙云波浪:比喻壮阔的历史与人生的波澜,表达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莺语依然”中的“莺”指什么? A. 鳥类
B. 花卉
C. 风景
D. 河流 -
诗中“青梅落”表示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安宁 -
“南又北,相思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复杂的思念
C. 无所谓
D. 轻松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桃花扇底江南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刘辰翁的《满江红》都是表达对失去爱情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倾向于柔情细腻,而刘辰翁则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辰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