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桑妇
作者: 汪遵 〔唐代〕
为报踌躇陌上郎,
蚕饥日晚妾心忙。
本来若爱黄金好,
不肯携笼更采桑。
白话文翻译:
为了报答在陌上犹豫的年轻男子,
晚上的蚕儿饿了,我的心思很忙。
如果真的喜欢黄金的财富,
我又何必再携带笼子去采桑呢?
注释:
- 踌躇:犹豫不决,反复思量。
- 陌上郎:陌生的男子,指在路上遇到的青年。
- 妾心忙:这句中的“妾”指的是女子自己,意味着她心中有事,心情焦虑。
- 黄金:象征财富和物质享受。
- 携笼:携带盛桑叶的笼子,表示采桑的行为。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采桑妇”这一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代表着劳动的女性,表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诗中提到的“陌上郎”也可以看作是古代恋爱文化的一种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风清秀,善于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和情感在文学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诗人通过描写采桑妇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和劳动的双重重视。
诗歌鉴赏:
《采桑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展现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的“陌上郎”代表着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期待和对生活的责任。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承担着多重角色,既要照顾家庭又渴望爱情。诗中提到的“若爱黄金好”,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感情与物质之间的挣扎。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心理。汪遵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使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境,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为报踌躇陌上郎:表明女子对陌生男子的情感依恋。
- 蚕饥日晚妾心忙:女子心中挂念着饥饿的蚕,显示出她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 本来若爱黄金好:反思自己对财富的态度。
- 不肯携笼更采桑:表达了尽管有物质诱惑,依然选择责任与情感的坚持。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如“陌上郎”与“妾心忙”。
- 比喻:将黄金象征为物质生活的诱惑,体现出情感与物质的对立。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爱与责任的辩证关系,展现出女性对家庭、爱情与物质生活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陌上郎:象征爱情的期待与迷惘。
- 蚕:象征家庭责任与生活的琐碎。
- 黄金:象征物质财富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陌上郎”指的是: A. 亲人
B. 陌生的男子
C. 朋友
D. 同事 -
诗人通过“蚕饥”表明了: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
“不肯携笼更采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爱情的追求
B. 对物质的向往
C. 对责任的坚持
D.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相关诗句,描绘女性情感与责任。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责任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比较汪遵的《采桑妇》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前者关注女性的情感与责任,后者则强调豪放的生活态度。两者展现了不同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