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七书斋》

时间: 2025-01-11 11:56:52

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

已爱牙作签,可轻山赐铜。

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
已爱牙作签,可轻山赐铜。
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

白话文翻译:

圣贤所追求的事业,都在经典书籍中。
我已经喜欢用牙签做书签,可以轻松地从山中取铜。
再来读诗和礼,不必去分辨鱼和虫。

注释:

  • 圣贤: 指有道德和智慧的人,通常指先哲、贤人。
  • 事业: 指人们追求的理想和成就。
  • 经籍: 指经典书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 牙作签: 指用牙齿磨制的书签。
  • 山赐铜: 比喻获得财富或资源。
  • 诗礼: 诗歌和礼仪,指传统文化教育。
  • 辨鱼虫: 分辨微小的事物,象征繁琐和琐碎。

典故解析:

  1. 圣贤的事业: 指古代贤人的追求,强调经典的价值。
  2. 鱼虫: 引申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强调读书应关注大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松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关注现实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简练。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的书斋,反映他对读书、学习的重视,以及对世俗繁琐事务的轻视。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七书斋》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经典文化和学问的崇敬。通过“圣贤有事业,皆在经籍中”的开篇,诗人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事业应当根植于经典之中,而非浮华的表象。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用“已爱牙作签”来描绘自己对学习的热爱,暗示即使是微小的工具也能反映出其对文化的追求和珍视。

而“可轻山赐铜”则是一种隐喻,表达追求知识所获得的丰富和丰盈,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多的是精神的滋养和充实。最后一句“还来读诗礼,不用辨鱼虫”则是对纷繁琐事的淡化,诗人认为学习和理解诗礼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被细小的事务所困扰。整首诗语言简洁,但意蕴深远,展现了梅尧臣的智慧和对文化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强调经典的重要性,圣贤的成就依赖于文化积淀。
    • 第二联通过个人经历暗示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对学习的热情。
    • 第三联则指出应关注重要的文化教育,而非繁琐的小事。
  • 修辞手法:

    • 比喻: “可轻山赐铜”比喻知识的获得。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有助于增强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重视经典文化,追求精神财富的重要性,并批判对琐事的过度关注。

意象分析:

  • 经典: 象征智慧与知识的源泉。
  • 牙签: 代表个人的学习工具,体现学习的态度。
  • : 象征困难和财富,体现求知的过程。
  • 鱼虫: 代表琐碎的事情,强调应专注于重大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贤”是指什么? a) 只是一种职业
    b) 有道德和智慧的人
    c) 仅仅是士人

  2. “牙作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书籍的工具
    b) 诗人的身份
    c) 不重要的事物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读书的重要性
    b) 对财富的追求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苏轼的诗歌都强调了对文化的尊重与学习,但梅尧臣更注重经典的力量,而苏轼则常结合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学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相关学术文章与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