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时间: 2025-01-22 09:00: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殢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侍人)
作者: 苏轼 〔宋代〕
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
于中更一枝纤软。
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
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
密意难传,羞容易变。
平白地为伊肠断。
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
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
白话文翻译
整院子的桃花盛开,都是刘郎未曾见过的美景。
其中更有一枝柔美的桃花。
仙人看着日月,笑着人间的春天来得太晚。
我在浓睡中惊醒,看到花瓣如千片红云般飞舞。
内心的密意难以传达,羞于轻易改变。
白白地为了她而心痛。
问你整天,如何安排自己的心思。
你必须相信,司空见惯的事物总会见到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殢人娇:殢(tì)指的是使人沉迷,娇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合起来指的是美丽的女子。
- 刘郎:刘郎是指诗人心中理想的男子,可能指代情人。
- 仙家:指神仙,这里用作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示春天的美好。
- 肠断:形容心痛如绞。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家日月”,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仙人能够超脱于尘世的忧愁。诗句中对比了人间的春天与仙家所见的春天,反映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跨越多种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作品涵盖诗、词、文、赋,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殢人娇》创作于苏轼与友人聚会时,席间赠予侍女,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对爱情的思考。背景中有浓厚的春天气息,隐喻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殢人娇》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情感的诗,诗中描绘了桃花盛开的美景,寓意着青春的美好与爱情的甜美。诗的开头便以“满院桃花”引入,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景象,桃花在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爱情与美丽,而“尽是刘郎未见”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中的爱情的期待与渴望。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以“仙家日月”来对比人间的春晚,表现出一种对超脱于世俗的向往。随后,诗人讲述自身的感受,睡梦中惊醒,看到花瓣如飞舞的红云,恰如心中对爱情的追求与期待。然而,内心的情感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增加了诗的复杂性与深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温柔的忧伤,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爱情的无奈与期待。诗的结尾以“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收尾,似乎是在劝慰自己,面对爱情与生活的种种,终将会有答案与归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描绘了满院的桃花,暗示着春天的美丽与对爱情的期待。
- 于中更一枝纤软:在众多桃花中,还有一支特别柔美的,突出了对美的偏爱。
- 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仙人看着日月,笑着人间的春天来得太晚,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诗人从梦中惊醒,看到花瓣如千片红云飞舞,传达出内心的波动。
- 密意难传,羞容易变: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表达的羞涩。
- 平白地为伊肠断:为她而心痛,展示了对爱情的执念。
- 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质问对方如何安排自己的情感与思绪。
- 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劝慰自己,面对爱情的波折,终会有常态与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比作美好事物,形象生动。
- 拟人:仙家日月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对爱情的渴望,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追求,同时也表现了情感的复杂与无奈,体现了苏轼在情感表达上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丽,常常代表着青春与希望。
- 仙家:代表超脱于世俗的理想状态,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肠断:形容内心的痛苦,强调爱情带来的苦涩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刘郎”指的是哪个角色? A. 诗人
B. 心中的理想男子
C. 仙人
D. 侍女 -
填空题:诗中“满院桃花,尽是__未见”中的空白处应填入哪个词?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仙家日月”表明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否定。(对/错)
答案
- B
- 刘郎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通过春天的描绘,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桃花源记》(陶渊明): 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殢人娇》在对待爱情与美的态度上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