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6 22:50:24

西北浮云结暮阴。

四山爽气正销沈。

又扶短杖过长林。

春露秋霜鸿雁背,佳花好月少年心。

年时怅望到而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北浮云结暮阴。
四山爽气正销沈。
又扶短杖过长林。
春露秋霜鸿雁背,
佳花好月少年心。
年时怅望到而今。

白话文翻译:

西北的浮云聚集成了黄昏的阴影,四周山间的清新气息正逐渐消散。我又拄着短杖走过那漫长的树林。春天的露水和秋天的霜雪,像鸿雁一样在背后飞去,佳花和明月唤起了我的少年心情。时光荏苒,如今我只能怅然回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云:天空中漂浮的云,常象征着变化。
  • 暮阴:傍晚的阴影,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爽气:清新的空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扶短杖:拄着短棍,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的老态和行走的艰难。
  • 佳花好月:美好的花和明亮的月,象征着青春美好的事物。
  • 怅望:感到惆怅和遗憾的望望。

典故解析:

  • 鸿雁: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离别或思乡的情感,鸿雁南飞成为时节的象征。
  • 春露秋霜:季节变化的象征,暗示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5-1976),字璧君,近现代诗人、翻译家,擅长古典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多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作品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开篇的“西北浮云结暮阴”以生动的画面引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沉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着“四山爽气正销沈”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清新的空气也慢慢消散,暗示着青春的逝去与生命的无常。

“又扶短杖过长林”中,短杖的形象不仅体现出作者的年迈,也象征着他走过的漫长人生路。接下来“春露秋霜鸿雁背”将季节的更迭与离别之情结合,展现了岁月的流转中所带来的惆怅与无奈。而“佳花好月少年心”则是对美好青春的追忆,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一句“年时怅望到而今”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作者在时光的流逝中感到无奈与惆怅,似乎告诫我们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美好。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展现了顾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北浮云结暮阴:描绘了傍晚的景象,以“浮云”来象征时间的变幻,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2. 四山爽气正销沈:清新的空气在逐渐消散,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青春的逝去。
  3. 又扶短杖过长林:短杖象征着老去的身体,漫长的树林则隐喻人生的艰辛和漫长。
  4. 春露秋霜鸿雁背:鸿雁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变迁,春露秋霜则强调了岁月的无情。
  5. 佳花好月少年心:美好的自然景象引发对青春的回忆,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
  6. 年时怅望到而今: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惆怅,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象征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通过“爽气正销沈”赋予自然以情感,使景与情交融。
  • 对仗:如“春露秋霜”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云:象征变化与无常。
  • 鸿雁:离别与思乡的象征。
  • 佳花好月:青春、美好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西北浮云结暮阴”意指什么?

    • A. 黄昏的景象
    • B. 清晨的阳光
    • C. 夏天的云彩
  2. “又扶短杖过长林”中的“短杖”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
    • B. 老态
    • C. 疲惫
  3. “春露秋霜”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季节变化
    • B. 美好回忆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青春的怀念与感慨。
  • 苏轼的《定风波》:对人生的哲思与自然的描写。

诗词对比:

  • 顾随的《浣溪沙》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涉及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顾随更为细腻温和,李白则豪放激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顾随研究》
  • 《古诗词的美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