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壬子岁元夕,与邾仲羲同客横泖,羲》
时间: 2025-01-27 03: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壬子岁元夕,与邾仲羲同客横泖,羲》
邵亨贞 〔元代〕
白话文翻译
古人享受观灯的乐趣,因而作诗歌颂,而今我所见的又是什么呢?仲羲说,不妨写下眼前的情景。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便写下这段韵语。那时我有像子夏一样的亲人,常常无欢声笑语。清晨再见面时,仲羲却深闭门窗,错过了元宵。虽然不恨没有歌舞,但天时人事皆显得凄凉。只有那明亮的月光,似乎与往年相同。老夫对此情感分外沉重,无意寻求欢乐。眼前的景物,正是愁苦的开始。只盼岁寒之际,能有生计在蒲中。
注释
- 虞美人:古代一种花,也指此诗的名。
- 壬子岁:指农历年份,壬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元夕: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 横泖:地名,指诗人出游的地方。
- 子夏:论语中的人物,指的是孔子的学生,象征着才华与智慧。
- 三五:指农历的十五,即元宵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宵节,诗人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亲友离散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欢庆的节日中,诗人却感到孤独,反映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壬子岁元夕,与邾仲羲同客横泖,羲》是一首充满思乡和孤独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元宵佳节,通常是团圆和欢庆的时刻,却因思念亲友而感到无比凄凉。开头提及古人观灯的乐趣,设定了与传统节日氛围的对比,显示出当下的失落与孤独。
诗中“夜枕不寐”一联,生动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辗转反侧的情景,情感真挚而深沉。随着诗情的展开,“不恨无歌舞”一句,虽表面上似乎在安慰自己,实际上却暗含了对欢聚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提到的“只有隔明月似当年”,则用月亮这一意象,寄托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对比,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成功刻画了一个人在节日中独自思念的孤独感,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这种情感的深度,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元宵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人有观灯之乐,故形之咏歌,今何所见而为之乎。
- 诗人提到古代人们享受观灯的乐趣,反映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
羲曰,姑写即景可也。
- 朋友仲羲鼓励诗人写下眼前的情景,反映对现实的接受。
-
夜枕不寐,遂成韵语。
- 描绘因思念而失眠的状态,表达了情感的真实流露。
-
时予有子夏之戚,每无欢声。
- 提及与子夏的亲近关系,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
诘朝相见,而羲客深闭逢三五。
- 描述清晨再见时,朋友却因闭门而错过了节日的欢乐。
-
不恨无歌舞。天时人事总凄然。
- 尽管没有欢庆的歌舞,诗人更多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凄凉。
-
只有隔明月似当年。
- 用明月来象征往年美好的时光,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老夫分外情怀恶。无意寻行乐。
- 表现诗人对当下情感的沉重与无奈。
-
眼前触景是愁端。
- 眼前的景象触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
得岁寒生计在蒲。
- 期待在艰难的岁月中,能依靠蒲草生存。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迁。
- 意象:月亮、灯笼等意象,富有文化内涵,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排比:通过多句描述情景,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怀旧和对亲友的思念,深刻表达了人们在欢庆节日中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节日灯笼:代表欢乐与传统。
- 蒲草:寓意坚韧与生存之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夏”是谁的学生?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老子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 A. 饥饿
- B. 想念亲友
- C. 生病
- D. 热
-
“只有隔明月似当年”中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现实的无奈
- D. 生活的压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邵亨贞的《虞美人》对孤独的描绘更加细腻,情感也更加复杂,而李白则突出思念中的清晰与直接。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邵亨贞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