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院》
时间: 2025-01-11 13:56: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堕尘沙里,幽寻始此行。
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
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
登高忽平旷,回首失峥嵘。
老矣犹孤客,归哉念耦耕。
结庐殊未定,此地颇关情。
白话文翻译
我在尘世中沉沦已久,今天才开始追寻幽静的生活。
云雾在千山中缭绕,迎接我的是一位披着草衣的僧人。
苔藓滋润的泉水时不时滴落,崖边倾斜的地方竹子也随之倒生。
登高时忽然觉得天地宽广,回首往昔却已失去那种峥嵘。
虽然年老仍是孤独的旅人,归去吧,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那耦耕的生活。
我的小屋还未建好,这里却有着深厚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堕:长时间沉沦;
- 尘沙:尘世繁杂;
- 幽寻:寻求宁静;
- 侵云:云雾弥漫;
- 千嶂:千山万岭;
- 披草:披着草衣;
- 藓润:苔藓滋润;
- 崖倾:崖壁倾斜;
- 登高:登高望远;
- 峥嵘:显赫,指年轻时的气概;
- 耦耕:夫妻共同耕作;
- 结庐:建造房屋。
典故解析
“耦耕”一词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指夫妻共同耕作,象征和谐美满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志士。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诗,也有细腻婉约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幽居院》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陆游心中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幽居院》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反映了陆游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诗中“久堕尘沙里”开篇即道出身处世俗的疲惫与无奈,表现了他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幽静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描绘通过“侵云千嶂合,披草一僧迎”,展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意境,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安宁存在于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
诗的中段以“藓润泉时滴,崖倾竹倒生”描绘了幽居的自然环境,展现出一种生机与和谐的氛围。到了诗的后半部分,陆游回首往昔,感慨“回首失峥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失落。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到孤独和对归去田园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此地颇关情”则表达了他对幽居生活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陆游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堕尘沙里:长时间困于世俗的纷扰中。
- 幽寻始此行:今天才开始寻求宁静。
- 侵云千嶂合:云雾缭绕在千山之间。
- 披草一僧迎:迎接我的是一位穿草衣的僧人。
- 藓润泉时滴:苔藓滋润的泉水偶尔滴落。
- 崖倾竹倒生:崖边倾斜的地方竹子随之生长。
- 登高忽平旷:登高望远时感到天地开阔。
- 回首失峥嵘:回望过去却已失去年轻时的气概。
- 老矣犹孤客:虽然年老,仍是孤独的旅人。
- 归哉念耦耕:归去吧,心中怀念的是共同耕作的生活。
- 结庐殊未定:我的小屋尚未建好。
- 此地颇关情:这里与我有着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拟人:自然景物如泉水、竹子被赋予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孤独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他在晚年对人生、自然和归隐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沙:象征世俗繁杂生活;
- 云雾:代表自然的幽静与神秘;
- 苔藓:象征生命的韧性与自然的生机;
- 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
- 耦耕:象征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陆游生活的时代是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久堕尘沙里”中“尘沙”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世俗繁杂
C. 内心的烦恼
D. 事业的困扰 -
诗中提到的“耦耕”指的是什么?
A. 夫妻共同耕作
B. 个人耕作
C. 社会耕作
D. 朋友之间的合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幽居院》和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但陆游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孤独,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哲思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幽居院》这首诗。